如何成为一座受年轻人欢迎的城市?
南方财经记者杨期鑫
如何成为一座受年轻人欢迎的城市?这是很多城市都提出过的问题——用美食吸引人、留住人可能是一种解法。
在上一篇,我们通过黑珍珠和米其林榜单对不同城市的美食竞争力进行分析,这一篇中,我们从“年轻人”的维度去探寻美食与城市之间更深层的纽带关系。
当前,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人才的聚集度。但“世代更替”带来了城市招引人才的新挑战——出生于2000年前后的Z世代,已逐渐从职场新人向职场中坚力量转变。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的这一世代,他们的就业观、消费观与前几个世代都有明显差别——行为受感性驱动大于受理性驱动,拒绝被传统观念定义、强调自我情绪价值满足。
一座城市要想受到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的欢迎,除了依靠产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外,城市“软实力”同样关键,而美食所具备的社交属性、情绪价值属性、文化属性,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将城市打造为平价美食的天堂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提出城市的星巴克咖啡店数量代表了其商业活力,但“上班哪有咖啡苦”的调侃,却表达了咖啡作为“牛马”续命水的情绪定位。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用一顿美味的晚餐来作为职场与生活的分界线,能让Z世代看到城市的温柔一面。
在米其林榜单中,星级餐厅的数量代表了一座城市高端美食的聚集能力。而1955年推出的米其林必登榜,则致力于寻找那种“平价又美味”的餐厅,已成为大众食客探索地道风味、体验城市烟火气的权威指南。
这正符合Z世代人才的“精致消费观”,寻求通过更实惠的价格获得更高的情绪价值。
截至2025年8月,国内共有11个城市进入米其林榜单,其中共228家餐厅入选米其林必比登榜。其中,广州、上海、杭州及厦门(并列)必比登推介入选餐厅数量位列前三,数量分别为45家、30家、26家。
广州作为国际知名的美食之都,不仅高端餐饮实力突出——拥有21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和20家黑珍珠钻石餐厅,还在高性价比的美食小店领域表现优异。其必比登推介餐厅涵盖粤菜、潮汕菜、粥粉面、川菜、东南亚菜、素食等多种类型,显示出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45家入选餐厅中,有34家人均消费不超过100元,成为广州众多的“平价又美味”的餐厅代表。
而曾一度被网络调侃为“美食荒漠”的杭州,如今凭借政策助力实现逆袭,入选米其林必比登的餐厅数量已跻身全国前列,成功打破外界刻板印象。从菜系分布来看,杭州上榜餐厅主打浙江菜、面食、点心和素食等品类,充分展现了其扎根于江南风土的本帮饮食文化,体现出杭州美食雅致而贴近日常的生活气息。
此外,南京作为米其林官方多次称赞的美食之都,"鸭都"之名远扬,盐水鸭、烤鸭、鸭血粉丝汤等鸭饌堪称城市名片,从入选米其林必比登的16家餐厅上看,其中主要为小吃、淮扬菜、江浙菜、面馆等,价格从最高人均164元到最低13元,鲜明展现出南京美食体验的多元与包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仅针对必登榜进行分析,若进一步扩大范围到入选餐厅,则城市“平价又美味”的餐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尽管杭州与南京在必比登餐厅数量上表现优异,但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菜系丰富度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入选餐厅仍以本地菜系为主,缺乏外地菜系的融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其对多元文化背景人才的吸引力。未来如能进一步引入和推广更多样化的餐饮类型,将有助于增强其美食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老字号餐饮,亟待焕新发展
代表城市美食文化的老字号餐饮品牌,也是彰显城市魅力,吸引和留住Z世代人才的重要元素。
2025年4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仲量联行共同发布的《时尚消费力洞察报告2025——潮流新时,消费新世》指出,“非遗”传承、国潮等蕴含文化自信元素的消费内容,已成为Z世代的消费新选择。
对此,我们通过商务部数据对1450家中华老字号进行了详细梳理。截止2025年8月,属于餐饮老字号品牌(包括正餐服务、部分食品制造及部分旅游饭店)共有216家。
在餐饮老字号城市分布上,北京拥有最多的餐饮老字号品牌,数量高达34个;上海紧随其后,拥有32个餐饮老字号,此外,西安、成都、广州分别拥有15家、9家、8家。
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当前老字号焕新仍存在一定挑战。数据显示,在216家餐饮类中华老字号中,以现代商业集团方式“抱团”发展的老字号不多,已股份制改革或已上市的老字号则更为稀缺。从入选米其林和黑珍珠榜单的老字号看,部分城市的入榜数量已有明显下降趋势。
上海的米其林榜单中,包含老正兴、德兴馆等中华老字号,陈麻婆豆腐入选成都米其林榜单,天津的耳朵眼则入选了黑珍珠指南。另一方面,2020年发布的首份北京米其林榜单中,包括萃华楼、全聚德、同春园、功德林、柳泉居老字号餐厅,而在此后几年发布的榜单中,这些老字号餐厅数量已逐渐减少。
不过,从近几年各个城市发布的促进城市消费业发展的政策看,推动老字号餐饮的焕新发展已成为重点。
《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重振老字号品牌,深化老字号“一品一策一方案”,支持发布“国潮新品”;《广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及,要振兴广州老字号、培育新品牌,创新发展“老字号”品牌;《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行动方案》则鼓励餐饮老字号升级产品形象、研发国潮新品、擦亮金字招牌,实现时代潮流气息与传统饮食文化风貌的深度融合。
总体来看,各地政策都在努力为老字号营造一个利于保护传承、鼓励创新发展的环境。政策的着力点正从“输血”保护更多转向帮助老字号提升“造血”能力,推动其积极融入现代市场环境,这也给老字号的焕新及提升对吸引Z世代人才的吸引力带来更大的可能。
从一饭封神到一饭得人心
我们认为,美食对于Z世代而言,具备三方面的属性。
一是美食具备社交属性。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Z世代,也是“打卡一代”,美食作为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的核心内容,通过传播与分享城市美食,可以拉近Z世代与城市距离。
二是美食具备情绪价值属性。Z世代可以通过在平价美食餐厅的消费,用低支出获得高情绪价值。与高房价和职场压力相比,城市可通过平价美食传递包容性,降低生活焦虑。
三是美食具备文化属性。美食承载着地方的传统文化,通过美食这一媒介,Z世代可以更快速的了解一座城市,并增强对一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注意的是,打造一座受Z世代欢迎的城市,不仅目前已经被纳入黑珍珠和米其林榜单的地区有机会,也将利于更多的城市依靠美食找出新的“竞争力”——但不是简单的餐厅数量堆砌,而是关于餐厅的味道与丰富度的竞赛。
毕竟,吃饭是一件小事,也可能成为左右城市未来发展的大事。
综合来看,广州、上海和北京,在美食方面具备了吸引对全球年轻人才的吸引能力;杭州、厦门、成都、苏州、福州等地,则有望依靠平价美食的丰富程度,进一步放大城市的生活幸福度。
如果工作提供了Z世代接触社会的机会,美食则安抚着年轻人的内心。综艺节目希望“一饭封神”,城市通过发展多元化、富有城市文化传承的美食产业,或能实现“一饭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