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加快建设“好房子”,满足高品质居住需求
随着供给端与需求端双向协同、精准施策,我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持续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动能,有效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巩固了近期向好的市场态势,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住楼市股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本月初,央行推出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住房刚需与改善性需求。5月8日,央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从此前的2.85%调整为2.6%。与此同时,央行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意味着首套房的商业贷款利率有望再度下调。这些降息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减轻购房家庭月供压力,有助于激发潜在购房需求。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今年国务院首次将“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我国住房建设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转变。5月1日,作为“好房子”的国家标准,新版《住宅项目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实施。
过去两年间,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热门城市都曾出台“好房子”相关标准。《规范》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居住革新行动,并以住房建设品质升级,带动更多改善需求。新标准规定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不低于3米”,提高了住宅建筑设置电梯的要求,对隔声性能、渗漏、开裂等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以期实现更好的居住体验,促进城镇住宅项目高质量发展。
此外,市场也开始将“第四代住宅”作为新型住宅模式,突破性地打造“空中庭院”,让城市住户能够拥有一方专属绿色天地,提高居住舒适度,探索住房升级新方向。今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推出首个政府批准的第四代住宅试点项目用地,项目户属空中花园不计入容积率计算且不计入产权面积,让购房者获得更大利益。
我国现有住房主要是在1998年房改后的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建造,2010年前建设比重较高,早期大都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以目前的标准看,一些住房的房屋结构、户型设计以及质量、材料等已经相对落后,部分居住体验有待优化。这些较早购买住房的居民往往拥有一定的改善需求与改善能力,但是当前市场选择还不够多,因为市区内符合标准的“好房子”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好房子”则布局在郊区,供需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比如近日上海徐汇滨江板块最高单价26万元/平方米的某楼盘开盘即售罄,认购率近160%,彰显市场对高品质房源的强劲需求。
以“好房子”为核心的高品质供给将成为住房市场主要的新增长点,但目前供给还需要加强。一方面,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尤其是危旧房改造。对于部分改造项目而言,这能够改善老旧小区的外部环境,但还并不能完全转变为“好房子”供给;另一方面,改善型的置换需求也受市区“好房子”供给较少的影响。目前,一些地区探索原址重建,以较低成本实现向“好房子”的跃升,比如今年1月,广东省首例业主“自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花都区集群街2号的业主搬进了新家。
目前,相当一部分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十分强烈。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需求变化,迫切要求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释放更多改善居住需求。这需要各地以“好房子”为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种供给侧的探索,加快建设“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居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