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4.2%,广东经济如何实现“半年稳”到“全年好”?
7月18日,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经济半年报出炉。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同比增长4.2%。
4.2%,这一看似普通的数据,背后却蕴藏着独特的含义。
刚刚过去的半年,关税战搅动全球经贸市场,外部形势波谲云诡,经济外向度高的广东,难以独善其身。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外贸进出口增长4%……广东承压前行,托举起经济发展大盘。
就在前一天,2025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省委财经委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要求力争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
透视经济半年报,打开数据结构,我们可从三个维度窥见广东经济发展趋势:增速向好、市场向内、产业向新。
从增速向好看信心韧性
4.2%的经济增速怎么看?
经济大省挑大梁,体量越大责任越大,实现增长所需付出的努力也越大。与自身比,广东上半年经济增长好于一季度(4.1%)、去年同期(3.9%)、去年全年(3.5%),向好态势明显,成功稳住经济大盘。
从内外部因素来看,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一方面,今年以来美国滥施关税政策,严重损害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所受影响冲击更大。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东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尤其是受房地产下行影响,相关领域产业持续承压。
面对复杂严峻局面,广东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努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外贸顶压增长,粤企抢抓机遇,推动对美订单快出尽出,全力拓展多元化市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4.55万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工业平稳向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5.3%。
消费活力迸发,尤其是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现,广东本轮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核销金额246.5亿元,拉动销售额1886.5亿元。
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到外部形势急剧变化,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及经济转型进入关键阶段,广东经济经受住一波又一波冲击,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有力稳住经济大盘,发挥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从市场向内看潜力空间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也是当前广东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据初步测算,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5.0%,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
对此很多消费者也有切身体验,端午前后各地龙舟赛火爆出圈,轮番上演的演唱会座无虚席,佛山禅城音乐节3天就吸引8万乐迷参与,以旧换新政策更是让不少商超平台家电数码产品卖断货……
广东是我国外贸第一大省,外贸依存度超过60%,更易受到全球贸易环境波动影响。把握国际经贸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今年以来广东落实中央部署,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5月9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平台企业,集体亮相广东举办的电商平台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座谈会,共同赋能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6月5日,全省贯彻落实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随后,广东打出“1+N+X”政策组合拳,《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随即发布,从7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包括举办内贸版“广交会”。
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我国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而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超1900万户经营主体,具备强大的创新技术、优质产品供给能力。
对广东而言,更加注重内需,既是短期应对之策,也是长远转型之计,就是要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从产业向新看动能积聚
经济发展有其周期性,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关键变量”。
今年上半年,广东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数据显示,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
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发展,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蓄势待发,一旦迎来大规模应用,必将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经济版图。
从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到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行业“头部玩家”共谋发展;从《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作出系统部署,到《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给出针对性支持……
广东厚植产业沃土,加速形成科创雨林生态。在深圳“机器人谷”,一条约7公里的狭长地带上,集聚了优必选、越疆科技、云鲸智能等一批“明星企业”,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知名高校机构,这里产学研用无缝衔接、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正加快打造成为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创新优势不断聚集,拥有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2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7家、居全国第一。
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科技竞逐中,广东正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过程创新链,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不断激发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棋至中局,驭变者胜、克难者赢。从“半年稳”到“全年好”,广东有信心更有底气,将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坚决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