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1600多公里 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文静 甘肃陇南市文县报道
国庆长假,不少人选择在国家公园接受自然教育或进行生态体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鹦哥岭自然生态体验区向群众开放,该区域内的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面积1864平方米,展放近2万件动植物标本,让游客可近距离观赏。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的白水江自然博物馆10月1日至8日向公众开放;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批“小客人”——青少年营地有三天两晚及多晚入住体验。参加2025年首届熊猫家园唐家河生态山径赛的选手们可以伴着星光入眠,聆听虫鸣兽语;清晨推开窗,也许就能看到川金丝猴在窗外荡悠,羚牛在楼下草坪悠闲觅食。今年“十一”假期期间,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增免费车位达到了3000个。
“国家公园至关重要,理应成为惠及每一位中国人、每一代中国人的公共产品。”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说,全民共享正是国家公园的关键支撑。
国家公园代表国家形象。这里有严格保护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截至2025年10月,中国已正式设立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生态体验馆 杜武林/摄
2023年《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提出49个候选区,规划2035年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 杜武林/摄
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实现了我国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的完整统一和相互贯通。去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我国大熊猫栖息地受保护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至258万公顷,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已增至近1900只,实现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面积和野外种群数量“双增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由“濒危”调整为“易危”。
今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自2026年1月1日施行。作为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将对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川、甘、陕片区,人们能随处见到野外大熊猫吗?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经常接触到野外大熊猫?在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时曾经发生了哪些故事?大熊猫国家公园如何利用各自优势和差异化特点,发展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馆体验 杜武林/摄
带着诸多疑问,我们陆续走访川、甘、陕三个大熊猫国家公园片区,首站主要选择了甘肃片区和部分四川片区。在国家公园成立以前,早在2000年,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9月底10月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重庆出发,抵达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所在地文县,沿着山路钻隧道,东至位于甘肃片区的邱家坝大熊猫驯养繁育中心,西至碧口镇碧口保护站,北至红土河保护站,再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唐家河,地跨岷山山系和秦岭山系,总行程为1600多公里。
我们的采访目的很简单,想带大家看看“世界本来的样子”。
10月1日因自然原因去世的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生前表示,不要忘了我们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很多动物和我们一样,拥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情感。我们或许拥有智力,拥有卓越的头脑,但我们不一定拥有智慧,因为智慧的生物不会摧毁自己唯一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