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全球首个五万亿美元市值公司!英伟达凭什么?

2025-10-31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董静怡

如果我跟你说,有这么一家公司,它的体量,已经超过了德国、日本这样老牌发达国家的全年GDP!你是不是觉得我在讲一个科幻故事?

但这不是科幻,这就是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商业现实。美东时间10月29日,英伟达股价开盘飙升,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跨过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

5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全球国家GDP排行榜上,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三经济体”。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英伟达只用了不到四个月。

那么问题来了:英伟达,这家卖显卡的公司,凭什么能登顶史上第一市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颗点燃了AI时代,被全球资本“种草”的公司,英伟达。

让我们先把时间线拉长一点,感受一下什么叫“英伟达速度”。2023年6月,它的市值刚突破1万亿美元,但随后,它就开启了一场狂飙:从这1万亿到5万亿,只用了2年多时间。

而黄仁勋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福布斯榜上位列第八。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毫无疑问,正是过去这两年席卷全球的AI浪潮。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像是给英伟达按下了一个加速按钮,全世界突然发现,要驱动这些吃算力如喝水的AI巨兽,你必须拥有同一种“硬通货”——英伟达的GPU。

在GPU不被理解的漫长岁月里,他们一直在“加速计算”这条赛道上默默耕耘。用老黄的话说,他们“重新发明了计算”。于是,它不再是那个仅仅为了让你在游戏里画面更流畅的“显卡”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了 AI时代的“发电机” 、“淘金潮里的唯一指定卖铲人”。

有分析指出,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基本上来自英伟达一家公司。2023到2024年,英伟达营收增长率高达125%,而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大多只有20%左右的增长。

面对如此惊人的增长,“AI泡沫论”的声音从未停止。但黄仁勋的回应方式,非常“理工男”,也非常有说服力——用数据和订单说话。

在最近的GTC DC大会上,黄仁勋表示,2025到2026年,新一代Blackwell和Rubin GPU芯片,未来五个季度的预期收入,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目前订单量达到 2000万颗,是上一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出货量的 5倍。

这庞大的需求来自哪里?就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云计算巨头:亚马逊、Meta、谷歌、微软、甲骨文、CoreWeave。黄仁勋预测,到2027年,仅这六家的资本支出就将飙到 6320亿美元。高盛的预测更夸张,他们预计2025-2027年,AWS、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五大云服务商的总资本支出将接近 1.4万亿美元,比前三年翻了近三倍!

所以,英伟达的市值,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全球科技巨头真金白银、军备竞赛式的投入之上。如今,英伟达的市值已经领先微软、苹果一个身位,领跑“美股七巨头”。美国银行已经把它的目标价上调到了275美元,对应着6.68万亿美元的惊人市值。

当然,挑战从未消失。AI落地依然充满算法、能耗、监管的挑战;对手环伺,从AMD到自研芯片的云厂商,再到华为、高通等新老玩家。

人们用资本投票,不仅仅是投给一家公司的股票,更是投给一个他们相信的未来。英伟达如何用钱来创造更伟大的事情,是大家所期望的。

对于英伟达、黄仁勋来说,到达了这样庞大的体量,4万亿、5万亿的市值数据已经成为新的地平线。忘掉市值,真正迈向人类科技的星辰大海,或是更大的愿景。

出品:财经早察工作室

总统筹:陈晨星

执行统筹: 祝乃娟

监制:洪晓文曾婷芳

主播:董静怡

编辑:洪晓文

剪辑:实习生苏磊

设计:王冰

审校:强燕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