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m跌停!遭立案调查的*ST长药面临退市风险三重门
投资快报记者黄敏广州报道
2025年11月7日,长江医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T长药,300391.SZ)发布的一纸《立案告知书》,将这家医药企业推向退市风险的悬崖边缘。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公司被中国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受此利空影响,11月10日该股开盘即跌停,报2.76元/股,跌幅达20%。叠加此前已暴露的预重整遇阻、大额资金占用问题,*ST长药正面临退市风险的三重升级,投资者维权行动同步开启。
立案调查:财务造假疑云笼罩
根据*ST长药公告,证监会此次立案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立案编号为证监立案字0042025020号。公告特别提示,若后续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这一调查并非毫无预兆。回溯2024年4月30日,*ST长药披露的2023年度财务报告已暴露出严重问题,审计机构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和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审亚太审字〔2024〕004933号)。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自查发现原董事、总经理罗明及其实际控制的湖北长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存在长期资金占用行为,且这一问题可追溯至2018年8月。
预重整遇阻:时间窗口压力陡增
在立案调查之前,*ST长药的重整之路已步履维艰。2025年10月20日,公司公告称收到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将预重整期间延长三个月至2026年1月20日。公司明确表示,旗下长江星等七家子公司的合并重整能否成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股票交易已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此外,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及子公司当前涉及诉讼、仲裁140起,涉案金额合计18.7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绝对值的434%。大额逾期债务和担保导致部分子公司资产被冻结或强制执行,生产经营陷入停滞边缘。
资金占用:内控失效的沉疴
资金占用问题已成为侵蚀*ST长药财务健康的核心症结。根据公司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罗明及其关联方在2019年-2023年度持续占用公司资金,形成了长达五年的内控失效局面。2024年4月披露的《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明确指出,公司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报报告期末,*ST长药存在的资金占用金额高达179,662,019.54元,占公司当时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比例达92.08%,接近全额占用。
尽管公司曾表示将通过关联方债权债务转让方式全部清偿占用资金,但截至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市场人士分析,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占用若无法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预重整程序的推进,进一步加剧退市风险。
股民挽损:双时间段索赔可期
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的邓律师向投资快报记者(微信:tz315-wh)表示,面对*ST长药的多重风险,受损投资者已开启维权行动。初步判断,两类投资者可提出索赔:一是在2019年3月30日至2024年4月29日(含当日)期间买入,并在2024年4月30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的投资者;二是在2025年11月6日(含当日)之前买入,并在2025年11月7日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最终索赔条件须以法院认定为准。在证监会调查结论出具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提前准备交易记录等证据材料,以便后续索赔程序顺利推进。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ST长药正处于立案调查与预重整的双重关键节点,三重风险的共振效应已引发市场高度警惕。若公司不能在预重整延长期内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在2026年1月之后将面临更为严峻的退市压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成为当前局势下的重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