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本报讯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指出,政策发力、市场韧性提升、科技属性凸显等多重因素推动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亦对相关动态作出解读。
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22日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表示,自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财政、金融、产业等一揽子大力度、超预期政策扩围增效,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相继“出圈”,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十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丰硕成果。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这充分显示了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显著增强,也提升了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稳健的投资环境。
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持续扩大。“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这一系列数据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其中。
吴清还指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含“科”量显著上升。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已明显高于银行、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这一变化反映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提升了中国资产的整体吸引力。
展望未来,吴清表示,证监会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不断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适应性、包容性。具体而言,将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适配性,更大力度支持创新,助力不同类型的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夯实市场稳定发展的微观基础;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坚持依法从严监管,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把该管的管好,同时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
未来资本市场有望实现既活跃又不失控的状态
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投资快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
李大霄认为,首先,中长期资金的“压舱石”作用及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强化,是被重点提及的内容。这一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如何吸引外资入市,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获取增量资金、实现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为市场描绘了良好前景。
其次,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来看,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已有所降低,科技属性则更为突出。“1+N”政策体系的持续加持正逐步显现成效,这使得中国资产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均在不断提升。再叠加当前市场存在的“资产荒”、显著的股债差,以及高股息收益与银行低利率环境形成的鲜明对比,资本市场的整体吸引力依然可观。
此外,“放得活、管得住”这一提法相当新颖,精准切中了以往部分领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痛点。这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有望实现既活跃又不失控的状态。既不会重回一潭死水,也能有效遏制过度炒作等乱象。近期交易所实施的严监管措施,也印证了这一方向。
上交所:加大力度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中共上海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发布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下一步,上交所党委将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大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广大投资者。持续推进抓基本、打基础、走基层,“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工作。坚持从严监管、科学监管,既抓早抓小抓苗头,更打大打恶打重点,努力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以深入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加强指数化投资生态建设为抓手,健全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发挥好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落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科创板改革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创新性示范性案例落地。稳步拓展互联互通,丰富跨境投融资产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该通报中还明确表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一是规范融资行为。在提高主板上市门槛、严格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从严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的同时,引导企业树立正确“上市观”。二是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全国社保基金、企(职)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制定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四是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制定退市新规,严格强制退市标准,推动更多主动退市、吸收合并退市等案例落地,常态化多元化退出格局加快形成。
另外,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大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广大投资者。持续推进抓基本、打基础、走基层,“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工作。坚持从严监管、科学监管,既抓早抓小抓苗头,更打大打恶打重点,努力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