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职业成长的线性叙事丨书评
夏宁
由后浪出版社出版的《新收入》一书非常有趣实用,作者钱婧旨在做一本“写给每个人的金钱焦虑自救指南”。因此,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个人如何管理自己财务,尤其是如何增加新收入的。书的封面赫然写着“没有人不需要创造新收入,因为没有一种人生的色彩能够被一份月薪定义”。
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地分为“内核、行动、认知、联结”四个部分。“内核”部分,旨在点燃你的新收入引擎,就是说从意识方面唤醒你对“新收入”的渴望,让读者主动编织为自己财务兜底的安全网。在这个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个人收入的看法,而不仅是流于表面。作者从东亚社会文化及其财富观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一部分人对金钱的羞耻感由何而来,只有认识到这些“羞耻感”从哪里产生的,才能捋顺我们和金钱的关系。并且,作者也认为,人们包括知识工作者赚钱不是一种堕落。只要建立与金钱的健康关系,则可以大大方方地寻求一些新收入,而这显然要基于自身人力资本的“含金量”,当然赚取新收入要依法守规。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概念,比如“就业力”和“收入力”。“就业力”指的是个人在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里拥有的持续竞争力,作者用这个术语来阐明,一个人不是工作看似稳定舒适(可能伴随着行业衰退、个人技能僵化贬值、职业天花板等)就有“就业力”,而是应该具有在变化世界和职场中的持续竞争力。也就是说,个人就业舒适区的边际效用会逐步递减,而如果拥有就业力则可以让你保持应变能力、持续的竞争力,迅速适用不同的工作岗位。“收入力”指的是凭借多元化新收入来源、投资组合以及持续市场化的人力资本迭代,构建出更抗风险的新收入结构的能力。显然,“收入力”强调多元化收入,契合本书的主旨。
第二个部分“行动”讲的是如何让财富“落袋”的新收入方法论,作者认为人们需要获悉“51分原则”,即个人能力不需要达到100分、90分、80分……只要在某领域的能力评分能达到51分,你就可以开始新尝试,并且开始时不需要B计划,也不需要太介意有无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起开始新尝试。基于你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现有条件、认识与判断,可以先尝试。比如,你想研发出口味独特的甜点,可以尽管先试,且此时尚不需要“量产”。作者这里写到的与当下新经济里的一些业态非常相似,小众而有特色的网店、有个性而有真知灼见的知识自媒体等等,当然这一切都要基于你的禀赋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这个部分总结的狮子、牛和鸵鸟工作模式,是一种高效安排个人时间和工作的方法论,大家每天可以为自己设定三个篮子:狮子篮子里是你每天需要完成的高光任务,具有优先级;牛篮子里装的是个人事务性任务;鸵鸟篮子里装的是可以暂时缓一缓的事务。可以说,这种安排个人工作事务的方法,适合大多数人。
第三个部分“认知”,主要讲的是洞察价值真相的商业思维,强调个人要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熟人社会,在自媒体时代打造个人品牌。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一个被各种信息、自媒体包围的网络环境里,你所选择阅读和观看的也只是一部分,并且你需要甄别这些真假信息。而当你想靠自媒体创业赚取收入时,你首先需要做一个有个人特色的、有个性与率真的博主,坚守真实与底线是必要的。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基线之上,在节目中制造一些吸引人的东西。作者这里说“不要完美,要漏洞百出”,其实是强调做个人IP有时需要让读者看到一个人的个性、弱点、缺陷、冲突和矛盾,而不是完美的人,真实远比演绎更动人。不过,在此过程中仍应该强调上述基线。否则,你的客群、互联网熟人圈也是不稳固的、不可持续的。
除此之外,这一部分讲述了许多具体的在自媒体时代“做自己”的方法论,还有如何梳理销售的产品、如何跟单和交付、如何把握利润、如何投放、如何把握公众号发稿的最佳时间等等,可以为个人建立这个领域的初步认知,大体了解周围经济世界一些最简单的商业过程是怎样的。
第四部分“联结”是一个收尾,开头对“声誉”的强调与第三部分的内容完美串联了起来。声誉的本质就是大家对一个人的集体认识和定价,是一种信用背书,管理自己的声誉,就是管理自己在他人那里的算法。我们日常的声誉维护,就是不断给算法提供“语料”和“排序”,去校准它。作者认为,声誉可以帮我们提高财富,财富也可以帮我们维护声誉。当然这个闭环中有时也会夹杂一些变量,但本质上是行得通的。
本书里所讲的例子、方法论倾向于基于知识群体,可能跟作者的职业有关。作者也在书中讲了自己作为学者进行直播和读者互动的例子。另外,本书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语言幽默生动有趣,这是一本书能够吸引人的关键要素之一,比如作者开篇就写到,“日益增长的年龄和不匹配年龄的收入,让我们始终无法与金钱达成真正的和解”,“如果和钱的关系不拧巴,那么赚钱、攒钱和花钱其实都是一种舒适的自我舒展”等, 让人读来有点忍俊不禁。
当然,仍需强调,这本书并不是一味宣扬物质主义,它事关职业成长、职场历练、财富意识、创新与开拓的勇气等,也不是鼓励人们不要主业专搞副业,而是强调个人能力的不断延展和积极锻造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