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健康信披造假被罚5330万元,退市后追责敲响治理警钟
投资快报记者黄敏广州报道
2025年10月24日,已退市的长江润发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长江健康”,原证券代码002435)披露一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江苏证监局对其开出5330万元罚单。
市场分析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这起横跨三年涉及35.58亿元资金占用及系统性信披造假的案件终露全貌,不仅成为监管层“退市不免责”原则的典型实践,更向资本市场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顽疾”亮出利剑。

35亿元资金暗度陈仓:隐蔽输送与系统性造假
监管查明的事实,勾勒出一幅触目惊心的资金侵占图景。自2021年起,控股股东润发集团便将长江健康视为“提款机”,通过中间方账户划转、票据流转等隐蔽方式持续抽取资金,形成大规模非经营性占用。这一行为早在2021年1月13日就已达到信披标准,彼时占用额达6500万元,占2020年净资产1.27%,但公司未发布任何临时公告。
资金占用规模随后呈爆炸式增长:2021年全年发生额27.98亿元,占当期净资产60.73%;2022年增至36.74亿元,占比飙升至79.01%,接近净资产总额的八成。截至2024年4月30日,仍有35.58亿元资金未归还,相当于公司过往多个报告期净资产的数十倍。而这些被占用资金,最终多用于润发集团对外投资及偿还债务本息。
更严重的是,长江健康构建了完整的造假体系,来掩盖违规事实。2021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2021年至2023年半年度报告均未披露资金占用情况,同时通过不规范账务处理隐瞒负债,2021年半年报到2023年半年报期间,资产负债表分别少计负债7.58亿元至13.53亿元不等,财务数据真实性完全丧失。
退市不免责:5330万罚单背后显监管高压
此次5330万元的罚单,创下近年同类案件处罚力度新高,覆盖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责任人。其中,时任财务总监张义因情节严重,将被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值得关注的是,长江健康早在2024年7月就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已被摘牌,此次处罚彰显了监管“退市不免责”的鲜明态度。
“这并非孤立案件,而是监管层整治资本市场乱象的缩影。”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邓律师指出,资金占用严重破坏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底线,此前阳煤化工11.26亿元资金被占用案、华微电子173亿元资金占用案均被重罚,涉事主体或被市场禁入,或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监管效率的提升更凸显治理决心。从2024年4月29日立案到2025年10月处罚告知,长江健康案虽耗时一年半,但相较于早年同类案件已显著提速。此前阳煤化工案从立案到处罚仅用两个多月,ST银江案从《事先告知书》到《决定书》仅耗时6天,监管“长牙带刺”的特征愈发明显。2024年退市新规更将未按期偿还资金占用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形成“以退促改”的震慑效应。
股民索赔启动:维权窗口与市场警示
随着处罚告知书落地,受损投资者的维权通道正式开启。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的邓律师初步判断,在2021年1月13日至2024年4月29日(含当日)期间买入,并在2024年4月30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长江健康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最终以法院认定为准)。目前,投资快报已开通维权咨询渠道(微信:tz315-wh),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法律支持。
事实上,这一维权机会,对曾经历股价暴跌的股民尤为重要。长江健康2024年5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开启连续40个跌停,股价从2.7元跌至0.37元,累计跌幅达86.97%,4万多股东遭受惨重损失。而类似案例中,监管介入已推动资金回收,如*ST聆达在监管督促下追回全部6560万元占用资金,解除1.26亿元违规担保。
其次,长江健康案更敲响上市公司治理警钟。监管层正推动构建行、民、刑立体追责体系,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快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第三方配合造假、资金占用等行为将被明确追责。中证投服中心已通过代位诉讼等方式为投资者追回巨额损失,太安退案便实现5.72亿元占款全额回收。
“上市公司不是控股股东的‘私产’,规范运作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市场人士指出,长江健康35亿资金占用最终导致企业退市、股东受损、责任人受罚的三重悲剧,再次印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的深刻内涵。随着监管持续加码,唯有坚守合规底线,才能守护资本市场生态与投资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