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定义“中国硅谷” 全球创新版图迎来深圳力量

2025-11-16 18:36:23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吴佳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佳楠深圳报道 

今年以来,深圳多项创新产品屡屡点燃海外市场热情。

在素有“科技创新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上,中国获奖产品中近七成来自深圳,突出展现深圳“智造”的硬核实力。

无独有偶,在第27届高交会上,深圳再次成为全球科技视野的焦点。

从3D打印机到人形机器人,从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到心脏类器官,一批具有科技竞争力的产品与技术集中亮相,更再次表明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与“南方科技中心”的独特地位,进一步印证了这座城市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崛起。

科技产品密集涌现

今年的高交会展馆内,机器人成为展会顶流。在戴盟机器人展台,一款搭载新一代传感器的两指夹爪,能轻松伸入水中并准确抓取贝壳,随后将其取出放置于指定位置,这是戴盟今年带来的新一代视触觉传感器首次在高交会展出。 

戴盟机器人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搭载在手指指尖的传感器是灵巧手操作的关键技术,这款视触觉传感器系列,可分辨水果软硬程度、轻捏蛋壳不碎,产品发布两个月内即完成全球千片级量产,销往欧美等地区。 

除了机器人的场景落地亮相,当AI算力正成为全球计算生态的重要力量,此前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被誉为“镇馆之宝”的昇腾384超节点在高交会现场首次展出。

华为昇腾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昇腾384超节点含384颗昇腾NPU芯片,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组成,最大算力可达300PFLOPS,性能接近英伟达GB200 NVL72系统的两倍。 

“华为通过规模化系统设计,实现了整体算力的显著跃升,在超大规模模型训练、实时推理等场景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昇腾384超节点为大规模AI训练和推理提供了更为高效的硬件支持。”该工作人员表示。

AI不仅带来算力的升级,也推动了临床药物的研发。由希格生科(深圳)有限公司带来的自主研发的心脏类器官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驻足。

希格生科首席运营官代长贵博士向记者表示,传统心脏毒性检测金标准“hERG”仅能反映钾离子通道功能,药物心脏毒性预测准确率约45%,针对这一瓶颈,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心房心室结构、可规律跳动的心脏类器官,并结合AI技术建立新型药物毒性测试模型,进行心脏类器官跳动影像数据分析,使心脏毒性盲测准确率提升至约85%,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在利用类器官技术助力创新药研发方面,希格生科的核心管线SIGX1094R是全球首个针对弥漫性胃癌的靶向药,也是全球首款基于“AI+类器官”平台研发推进至临床阶段的药物。“现在这款药获得了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和快速通道认定,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了临床一期临床试验,最快今年会把一期试验做完,并后续推进在美国的临床研究。”代长贵表示。 

新兴场景加速落地

高交会上深圳企业带来的鲜活产品,共同勾勒出深圳科技产业从过去的代工贸易转向原创技术驱动、全链条创新的演进轨迹。

就在这个月,人民日报头版撰稿对深圳有了中国“硅谷”和“南方科技中心”的全新定义。

“高交会26年过去了,现在的深圳被称为中国‘硅谷’、‘南方科技中心’,是实至名归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深圳已经成为全球很重要的重大高新技术的发源地、策源地,从5G到新能源汽车,再到一系列新的技术,深圳的创新产业生态很像“硅谷”。

近期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深圳多项创新成果屡屡在世界“朋友圈”中刷屏。美国《时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上,中国获奖产品中近七成来自深圳;在十五运的火炬传递上,深圳实现了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执行的火炬传递任务;深圳也正式官宣成为明年APEC会议举办地。 

这些科技产品、创新成果获得全球认可的背后,是深圳长期以来在攻坚研发的生态布局。在今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一,首次超越了传统的创新高地日本“东京—横滨”及美国“圣何塞—旧金山”集群。 

而更重要的是,深圳这些科技产品、创新成果正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下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推动深圳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华为昇腾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昇腾正赋能深圳智能制造和智慧金融两大支柱产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用上昇腾能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生产线上的精密质检效率和质量远超人工。在智慧金融领域,华为与深圳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用昇腾算力进行风险控制和投资分析,目前昇腾AI方案已经在120多个金融机构落地。

深圳银河通用则在现场模拟无人零售场景中机器人自动取货、前台交互的全流程。公司高级商务经理雷杰鹰向记者表示,该G1机器人已在智慧药房、工业物流、酒店接待等场景落地超百台,明年还将推出重载版本,进一步拓展工业应用。

“我们公司成立之初就是想着做能干活的机器人,G1机器人核心优势在于自研的VLA大模型与近百亿条合成数据积累,而机器人搭载的轮式底盘续航时间长且能耗低,更有利于应用在目前可落地的场景中。”雷杰鹰表示。

在高交会上展示K2系列高速智能3D打印机的创想三维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加工方式一般要开模、打样、生产周期长,不太适合时间紧、变化快的场景。3D打印的优势在于更灵活,只要有3D模型设计图,随时就能打印出成品,此次展出的K2系列融合了高速打印、AI智能与准工业级性能,实现多场景覆盖。 

“现在3D打印已经不只是工业制造的工具了,正广泛应用到教育、医疗、文创、个性化定制等场景,正在走进大众生活。希望借助高交会舞台,把深圳创新科技的形象和3D打印的未来感带给更多人。”上述负责人表示。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