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中马跨境“双枢纽”建设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项目签约仪式。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将合作由航空物流扩大到经贸、金融等多领域”“丰富‘空中丝绸之路’内涵与外延”“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心联通’全方位拓展”……在18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嘉宾期待加速跨境“双枢纽”平台建设,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打造“双枢纽”合作典范
当前,航空运输日益发挥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会嘉宾表示,借鉴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合作经验,中马双方携手打造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合作模式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致辞中指出,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通过“双枢纽”合作模式,马中两国航空货运将进一步拓展,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4月,中马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将开展全面的航空合作,加强民航专业技术交流,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致力于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无缝衔接的“空中丝绸之路”共同愿景。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学方表示,作为“空中丝绸之路”的先行者,河南与马来西亚有关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标志着“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迈出更坚实步伐。
开拓互联互通机遇
货运航线由最初的每周1班增加至7班,累计运输货物1.4万吨;2024年,河南省与马来西亚贸易额超160亿元人民币,今年前7个月同比增长33.5%;马来西亚累计在河南投资设企70家……攀升的贸易数据、频繁的互动交往与紧密的人文交流,成为中马合作的生动注脚。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穆赫德·伊扎尼·加尼。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穆赫德·伊扎尼·加尼表示,“空中丝绸之路”不是抽象概念,而体现在开拓航线、承载货物和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之中。事实证明,吉隆坡-郑州航线拥有巨大潜力。跨境电商强劲需求、全货机和客机腹舱运力协同,使其成为迅速增长的航线之一。
高效物流、便捷通关以及密切协作不断助力开辟新市场。去年8月,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首航落地河南,从果园采摘到中原大地仅需36个小时。马来西亚凤梨、山竹、椰子等优质水果也纷纷“打飞的”来到河南。
共享互利共赢合作成果
共建中国-马来西亚“空中丝绸之路”双枢纽产业园、推进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航空货运合作、推动东南亚优鲜果蔬出口中国、签署入境旅游包机合作项目协议……论坛上,与会嘉宾对接合作意向,达成一个又一个合作项目。
嘉宾们表示,在航空物流带动下,中马双方持续互动,生动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和新业态,合作正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曾到河南考察的马来西亚国陆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文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河南在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先进水平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期待借助‘双枢纽’平台,汇聚马中企业力量,加快项目落地,打造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空间。”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马来西亚航空货运及物流公司特力博首席执行官皮特·差伦翁沙。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航空货运及物流公司特力博首席执行官皮特·差伦翁沙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与中方合作伙伴仅用约一年时间便建立起稳定的合作网络,展现了双方在跨境电商和物流领域的合作潜力。
“展望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期待通过吉隆坡与郑州的紧密联通,把中国14亿人口与东南亚7亿消费者有效连接,让千万家东南亚中小企业拓展更广阔市场。”他说。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与会嘉宾。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这是9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拍摄的与会嘉宾。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9月1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开始前,嘉宾们在会场外交流。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