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来西亚卢传文:中国技术投资远超东盟,可建立合资企业合作

2025-09-21 09:54:12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胡慧茵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西南宁报道

9月17日—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下称东博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下称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AI是本届东博会和峰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东博会上可以看到,不少东盟企业携人工智能(AI)大模型应用、智能医疗平台、数字支付工具等高新产品亮相。

峰会举办期间,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资讯科技与数码经济机构运营长卢传文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谈论马来西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以及中马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合作空间。

马数字产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21世纪》:近日,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分析称这一办公室的设立标志着马来西亚正在迈向以创新和人才等为基础的人工智能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目前,马来西亚数字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你认为发展人工智能对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性?

卢传文:马来西亚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是在2024年成立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协调政府与私营部门在人工智能使用上的发展。因为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推动了大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转型,现在逐步走向人工智能的自动化,马来西亚较高的数字经济占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积累形成的。

2021年马来西亚启动《马来西亚数字计划》(MyDigital),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第一份国家人工智能路线图也在同年发布。在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环境、私营部门等,这就是马来西亚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战略。

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对经济的贡献,主要来源于电商、科技企业和创业的早期布局。现在,马来西亚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的职责,就是作为一个协调机构,从整体上审视市场,并制定战略,特别是帮助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其实目前马来西亚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涵盖大学、解决方案公司等。我们就是要把这些环节联结起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21世纪》: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目标是要在今年成为智慧州。在你看来,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在发展智慧城市方面有怎样的进展?

卢传文:马来西亚雪兰莪智慧州计划最早在2015年启动。当时我们机构就设定目标,发展分阶段推进,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朝着智能州企业的方向发展,包含了几个要素,比如以人为本、宜居城市等。

从“智慧州2025”开始,我们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Selangor Plan。在这个计划下,我们在各个领域进行测试和推进,包括政府端、企业端、制造业和环境治理。我们会继续推进“智慧州”计划即Selangor Plan,其中涵盖很多内容,比如我们已经得到半导体领域的授权,这是我们的愿景。

在这些年里,我们已经推动了很多基于智慧州理念的项目。我们的机构也从2015年开始一直持续参与“雪兰莪州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大会”,至今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今年我们将在吉隆坡会展中心(KLCC Convention Centre)举办活动,展示所有成果,展示这些年的项目和建设成果。

东盟发展AI有政策可循

《21世纪》:去年,东盟发布了人工智能(AI)治理与道德指南,旨在授权东盟的组织和政府负责地设计、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系统等,你认为东盟为何要发布这样一份指南?

卢传文:我认为东盟出台这样的指南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样一来,任何公司,如中国企业想要开展业务,或者人工智能公司想要与东盟的企业或政府进行合作、合资,都能有明确的参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即便是马来西亚和印尼是近邻,但在文化上还是有很大差异。指南能确保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知道需要遵循哪些规定,如何去适应当地环境。

 中马可共同合作开发AI新项目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中国和东盟有哪些可以合作互补的领域?

卢传文:我们将与许多中国企业展开对话,特别是基于我的跨国工作背景,我们将建立大量合作伙伴关系,例如我们正与一家名为Unitary的中国公司商讨合作项目,主要涉及农业机器人技术,同时也包含人工智能技术,我认为中国在技术和研发领域遥遥领先于其他东盟国家。

在过去五到十年间,中国在AI研发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研发支出,中国启动研发的时间比许多国家都要早,这正是我们落后较多的领域。我认为与中国合作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共同学习并开发AI新项目。马来西亚政府始终欢迎更多合资企业或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现在从事大量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已经与许多中国企业展开合作,我认为在该领域两国将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实习生卢文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