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老挝工商会塔努松:中国投资和技术助力老挝发展AI

2025-09-21 09:27:0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慧茵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西南宁报道

多达16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7个东盟国家在主会场包馆或半包馆、共计60个国家3200余家企业参展……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吸引了大量域内外人士的目光。

AI是本届东博会和投资峰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会场中可以看到,除了往届热销的泰国果干、越南咖啡、老挝古树茶等东盟国家特产外,还有不少东盟企业携人工智能(AI)大模型应用、智能医疗平台、数字支付工具等高新产品亮相。

峰会举行期间,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会长、老挝阿洛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塔努松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谈论中国在AI产业上的发展以及中国和老挝将如何在AI领域进行互补合作。

中老共建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21世纪》:今年2月,中国广西与老挝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签约仪式,共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首个人工智能合作创新平台。你认为中国与东盟进行人工智能合作有哪些新成果?未来还有哪些合作重点?

塔努松:今年年初,老挝政府与广西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立中老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自那以后,我们一直专注于中心的建设。我们的第一个成果是推出老挝语人工智能大模型,这是中老两国合作的成果。我与老挝科技与通信部、中国—东盟信息港以及广西的一家公司共同参与了发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我们相信,这个中心不仅是中老合作的案例,也能为未来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树立一个典范。

中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中国和东盟有哪些可以合作互补的领域?

塔努松:中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中国合作。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补性来看,中国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投资实力和成熟的平台,而东盟国家则具备年轻的人才、快速增长的经济和本地化中国平台、技术以支持我们的人工智能战略和发展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相信东盟国家,特别是老挝的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更快地接近中国的水平。虽然目前差距依然存在,但这种合作能够加速人工智能在我们国家的应用和进展。

《21世纪》:去年,东盟发布了人工智能(AI)治理与道德指南,旨在授权东盟的组织和政府负责地设计、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系统等,你认为东盟为何要发布这样一份指南?

塔努松:东盟制定了这一监管框架,主要是为了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需要管理的挑战。因此,这份指南的目的就是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安全的、透明的和包容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仍然不足。因此,这一框架同样旨在推动技能培养和人才培训,使东盟劳动力能够逐步具备人工智能相关的能力。

这样一来,这份指南不仅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还能增强政府和私营部门在采用人工智能时的信心。有了这样的框架,他们在将人工智能融入企业运营和发展战略时会更加安心和有保障。

东盟希望在多领域运用AI技术

《21世纪》:具体而言,目前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到怎样的阶段?未来还有哪些重点发展的领域和目标?老挝的人工智能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产业有何合作空间?

塔努松: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我希望能够在多个领域真正推广人工智能。在参观东博会的人工智能馆时,我们看到很多中国科技公司展示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应用。例如,在农业方面,我们看到了智能农场;在交通运输方面,我们看到了车辆追踪和货运监控;在制造业领域,也有不少应用。

这次参会的时机非常合适,因为我们正在筹备老挝人工智能在第二阶段的发展。我们还与展馆里的多家公司进行了潜在合作的讨论。这是一项很好的进展,也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另外,我们已经与深圳的公司有过很多合作,尤其是在制造业和OEM设备生产方面。广东在现代技术领域的能力非常强,拥有现代化工厂,能够生产先进且具有成本优势的科技设备。

(实习生卢文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