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评论丨PMI连续回升彰显经济韧性
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这得益于一系列积极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和市场的积极应对。6月份,制造业PMI与综合PMI均实现了连续两个月回升,非制造业也保持着稳健的扩张态势。PMI指数的积极变化构成了中国稳经济的重要信号,预示着经济正逐步走向企稳向好。
首先,制造业产需两端扩张水平均提升。6月份制造业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生产端,6月份是传统生产淡季,但今年6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呈现出超季节性特征。生产的加快带动采购量指数显著上升2.6个百分点至50.2%;原材料库存回升0.6个百分点至48%,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需求端,三项订单指数整体回升,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回升0.4个百分点至50.2%,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市场需求整体改善。
其次,三大重点行业均保持较好的扩张势头。具体来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4%、50.9%和50.4%,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其中,装备制造业产需两端尤为活跃,并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带动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品行业的稳健扩张,反映了消费者信心稳步改善和市场需求的恢复,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筑业景气度明显上升。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上个月上升1.8个百分点,景气度明显提升。这一积极态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政府债券,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相继发行,如同及时雨般为“两重”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些债券资金正加快下达具体项目,有效缓解项目资金紧张问题,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服务业保持稳健扩张。随着五一、端午等节假日的过去,与居民出行消费紧密相关的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活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使得服务业景气度略有下降。不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仍然保持在扩张水平。部分服务行业依然表现亮眼,电信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以及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稳居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也保持高位,反映了服务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乐观预期和信心。
同时,6月份的PMI指数也反映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尽管制造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制造业PMI仍旧处于荣枯线以下,这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期仍然偏弱。在手订单指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下半年需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并加大扩内需各项政策力度,持续促进信心恢复、预期改善,推动经济运行行稳致远。
财政政策方面,6月份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显著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迎来发行高峰期。加速将这些债券资金精准投放到具体项目中,重点聚焦于“两重”领域,同时积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以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此外,中央预算内资金对重点领域的投资也在加快步伐,涵盖了交通、能源、水利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货币政策方面,年内第一轮降息降准政策已全部落地,这不仅能够缓解银行体系资金压力,还有效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下半年相关部门或将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有望陆续出台更多增量政策,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信心和活力。
提振消费方面,近日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结合消费场景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推动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其中,将消费品以旧换新与城市更新行动有机结合,成为了一个新的政策动向,既促进了消费升级,又推动了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
此外,中央和各地方政府还将加大对房地产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6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要求“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提出要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通过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各级政府正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下半年,预计更多专项债资金将被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