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频 > 正文

电力板块投资需把稳节奏和结构

2025-07-16 17:27:13 股市广播

主持:关珊(股市广播FM95.3《走进机构大本营》)

嘉宾:尹浩(博时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ETF基金经理)

日前,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新机组投产,曾推动电力板块迎来涨停潮。但回顾近4年来,电力指数都在上半年稳步攀升,7月前后见年内高点后回落。因此,博时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ETF基金经理尹浩提醒投资者,在电力板块的投资上需注意把稳节奏和结构。

关珊:电力板块是传统的红利板块,红利价值如何?稳定性如何?

尹浩:电力板块,尤其是成熟运营的大型水电、核电以及盈利状况良好、资本开支可控的优质火电企业,凭借其稳定的需求、充沛的现金流和股东回报导向,是典型的、具有较高吸引力的红利投资标的。它们往往可能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股息率。

至于稳定性,板块内部有所差异。

水电企业,特别是大型流域梯级调度电站,运营成本极低,分红率通常较高且可持续性较强。

核电企业初始投资巨大,但运营期长(可达60年),燃料成本占比低,运行稳定后现金流同样相对稳定,或具备高分红潜力。

火电企业盈利和分红的核心变量是燃料成本(煤价)与电价的匹配程度。在煤价稳定、电价机制顺畅时,稳定性增强;但在煤价剧烈波动或电价疏导不畅时,盈利和分红可能面临压力。但在电价机制改革(如煤电联动、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容量电价机制引入)和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支持下,盈利能力趋于稳定,有助于增强分红的可持续性。

新能源发电处于快速发展期,资本开支较大,现金流主要用于再投资扩张,分红比例通常低于传统电力。

关珊:近4年来,电力指数都在上半年有表现,7月前后见年内高点后回落,是巧合还是与行业属性有关?

尹浩:我认为主要还是跟电力行业周期性、季节性以及市场预期变化有关系。

电力需求呈现“冬夏双峰”特征,尤其夏季高温推升空调负荷,成为全年用电高峰。例如,2025年7月4日全国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华东、华中多省电网负荷9次刷新纪录。需求爆发直接利好发电企业电量及电价预期,催化板块热度。

至于7月冲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电力企业半年度业绩预告多在7月披露,水电(汛期发电)、火电(夏季高利用小时)盈利改善预期升温,吸引资金提前布局。另一方面,夏季用电紧张常触发保供政策,强化市场对行业政策支持的预期。而随着业绩兑现和用电需求缓解,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往往在7月之后出现回落。

关珊:今年以来电力行业消息面有亮点。近期,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新机组投产,推动电力板块迎来涨停潮。在新能源逐步提升比例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还要投产创纪录的火电厂?

尹浩:近期新投产的火电机组所在的北仑电厂,位于浙江宁波市,是华东地区主力电源点。公开数据显示,这里新建的8号和9号机组是百万千瓦级大项目,8号机组刚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顺利投产。新机组的技术比较先进,多项尖端技术融入其中,比如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系统和12级回热系统提升热效率。这不仅降低了对煤炭资源消耗,还确保了机组稳定输出。满负荷运行期间所有设备平稳无故障,技术指标全部达标预期值,8号机组的供电煤耗仅为257.24克/千瓦时,远低于传统机组,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六成以上。

继续投产火电厂的基本逻辑在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缺陷,例如无风时,风电机组无法工作,无光时光伏机组无法发电。短期看,投产新的火电机组,可以填补新能源间歇性缺口,保障迎峰度夏,特别是2025年的极端高温。长期看,火电和新能源并非对立,而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双支柱”。火电机组将从基荷电源转向灵活调节电源转型,同时通过低碳技术降低火电的环境污染,最终成为新能源消纳的护航者。

关珊:近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业界专家预计今年夏天我国较多地区偏热,预计全年用电量增速在5%左右。用电量的稳步增长是否具有长期持续的坚实基础?

尹浩:我国用电量的稳步增长具有长期持续的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的拉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此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GDP增速约为5%。经济增长将带动各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用电需求的持续增加。同时,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壮大,用电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2024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超过制造业增速5.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2%,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风机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26.6%,延续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特点。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在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充换电服务业同比增长51.1%,近几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二是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预计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5%,尤其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0%。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为用电量增长提供有力的供应保障。另外,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能源需求将从传统能源转向电力,进一步推动用电量增长。

三是气候变化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近年来,我国气温变化对用电的影响日益凸显,极端气候因素将导致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增加,特别是在夏季制冷和冬季取暖方面,从而推动用电量增长。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电器设备的普及率和使用频率增加,将增加居民生活用电量,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

关珊:煤炭价格经历超过3年半的大幅下跌,最近有所反弹。在石油价格波动的背景下,成本端的变化可能对电力板块的业绩带来哪些影响?

尹浩:煤炭价格变化主要是影响火电企业的业绩。

近期港口煤价小幅反弹,主要受高温推升日耗、贸易商惜售驱动。但当前煤价仍处于历史低位(Q2秦皇岛5500大卡煤均价633元/吨,同比降214元/吨),火电企业燃料成本同比仍显著改善。其中,一些长协煤占比较低、市场煤采购较多的火电厂可能面临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

但近期的电价弹性可以较好地对冲成本压力。国家能源局等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全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7月4日达14.65亿千瓦),多地电网负荷9次刷新纪录,山东、江苏等省已启动分时电价调整,预计7-8月电价涨幅或大于煤价,点火价差扩大可以支撑火电盈利。

短期来看,火电或仍是核心受益板块:煤炭绝对价格低位+夏季电价弹性有望支撑Q3业绩,但需关注煤价反弹持续性及区域供给过剩。

当前电力板块的核心矛盾已从“成本单边下行”转向“成本与电价的动态博弈”,具备成本控制能力(长协煤、区域优势)及电价弹性的企业,有望在波动中凸显配置价值。

关珊:新能源发电比例呈上升趋势,对电力板块的红利特征是否有所助力?

尹浩:确实,新能源装机规模整体跃升,2025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达60%,风光装机首超火电;203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预计达40亿千瓦,占总装机60%。同时,绿证交易量增长较多,为新能源运营商提供额外收益来源。

从当前分红能力来看,成熟清洁能源,包括水电、核电,运营成本较低、现金流稳定,分红率普遍较高;而新能源发展仍处于成长期,资本开支较大,分红比例仍普遍较低,2025年全球光伏投资达4500亿美元,企业自由现金流主要用于再投资。未来随着新能源运营进入成熟期,资本开支有望下降,带动现金流转化率提升。

总体而言,新能源比例上升正在推动电力板块从“单一能源红利”转向“多元清洁能源红利”。短期看,水电/核电可能仍是分红重点;中期看,火电可能通过功能转型重塑分红逻辑;长期看,随新能源项目成熟及市场化机制完善,风光运营商的股息率有望逐步向传统能源靠拢,形成“成长性红利”新范式。

关珊:有观点认为中国可能在2024年已经提前实现碳达峰。如果碳达峰来临,对电力板块的投资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尹浩:所谓碳达峰,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值后开始进入下降趋势。

为实现或维持碳达峰目标,需要提高新能源发电比例,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仍可能会持续快速增加,未来几年其新增装机容量有望保持较高水平。而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高,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也会凸显,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技术手段或改造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加快储能设施建设。提前碳达峰将加快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吸引投资进入储能领域,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投资电化学储能项目等,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是传统火电机组需要进行灵活性改造。通过投资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调峰、备用等辅助服务功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新的作用,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这将带来火电厂的设备改造、控制系统升级等投资机会。

三是加大智能电网建设投资。为适应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电网需要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升级,也需要加强输电网络建设,将新能源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这将带来电网侧的投资机会。

另外,碳达峰后也会带来碳交易和绿色金融市场的活跃,电力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将更积极地参与碳交易。包括碳配额交易、碳金融产品创新等相关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关珊:绿电、火电,从资本市场投资的角度看,哪个更优?

尹浩:从当前政策导向、市场环境和企业盈利特征看,绿电与火电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呈现显著分化。火电短期盈利修复明确,高分红属性突出,适合防御型配置;绿电则代表长期能源转型方向,但需消化阶段性消纳压力和电价波动风险。

政策导向方面,绿电的强制消费机制、绿电溢价市场化等支持政策为绿电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市场机遇;火电的容量电价政策可以为火电企业托底,有望为火电企业提供稳定现金流,而火电企业的煤电机组低碳和灵活性改造有望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市场环境方面,绿电仍存在消纳瓶颈,新能源全面入市后,江苏、广东现货市场频现0电价时段,短期内平均电价承压。而火电企业的区域电价有韧性,火电企业盈利弹性较强。

盈利与现金流特征方面,火电机组资本开支低,自由现金流充沛,分红率较高,而绿电成长期资本开支高,分红率相对较低。长期来看,绿电未来技术降本有望提升企业盈利,而火电转型为调节电源,多能互补项目有望提升资产价值。

关珊:经过上半年的稳步上升,目前是否把握电力板块红利投资机会的合适窗口?

尹浩:当前电力板块正处于红利投资的关键窗口期,但需把握结构性机会,具体来看:

一是,水电/核电可以作为高股息投资的压舱石,在低利率环境下,水电企业的股息率较高;核电企业新项目投运支撑“以量补价”,长期分红能力有望强化。

二是,火电盈利修复,具有低估值、高弹性特征。短期可聚焦电价降幅低、市场煤采购比例较高的区域龙头企业,同时,也可以关注一些布局“火风光储一体化”,兼具容量收益与新能源成长性的转型先锋企业。

三是,电网与新能源配置的投资机会,包括特高压设备、绿电运营商等长期成长赛道。

关珊:电力板块投资如何把握机遇、回避风险?

尹浩:电力板块投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关注政策红利,包括新能源政策、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推进情况。

二是可根据市场情况关注细分领域的机会,包括煤价下行及容量电价政策推动火电企业盈利修复、来水改善和电价市场化带来的水电企业受益、绿电市场化改革推动绿电运营商盈利好转等

最后,投资者可以更关注长期分红率更高、更稳定的高股息标的。

投资者应谨慎应对市场波动,避免追涨杀跌。

风险提示:本材料所载信息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提供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投资者应当对本材料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我们对所载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信息,后续可能发生变更。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商业用途的传播、剪辑。

(南方财经全媒体股市广播关珊)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