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被友商背刺的小米,要打三张牌

2025-07-02 13:33:5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何煦阳,廖恺扬,吴怀宽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何煦阳广州报道

小米YU7上市不到一周,产能不足成了其最大困境,这一短板也正被友商狙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智己、蔚来、极氪、智界、阿维塔等品牌均已启动“截胡”策略。与YU7一样,这几个品牌旗下部分车型,曾经都对标特斯拉Model Y,以超越Model Y为目的。

2024年,国内新能源市场上就曾经掀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六大车企围攻Model Y”运动,短短一周左右,乐道 L60、极氪 7X、智界 R7、阿维塔 07、智己 LS6 和岚图知音共六款车型,一同打着对标 Model Y 的旗帜上市。但等尘埃落定,大家发现特斯拉仍稳坐“光明顶”。

特斯拉这座大山前,可谓是血流成河。进入2025年,众多国内车企仍前仆后继,但如今Model Y已经迎来可能迄今最强的挑战者——小米YU7。没有人统计两场YU7的发布会上雷军总共提过多少次Model Y,反正我脑子已经是嗡嗡响了。雷军认为,后来者总有机会,那这场硬仗,YU7能赢吗?为什么说YU7是最强的挑战者,什么是YU7有的,其他车没有的?三分钟,我们说一说。

对比其他车企,小米有不可复制的三张牌:

首先,小米足够有钱。我已经不记得小米用了多少次“史上最强”形容自己的财报了,2025年Q1,小米集团总营收人民币1113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超千亿;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07亿元,市场预期小米今年达到400亿利润。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营收181亿元,交付7.6万台,虽然在亏损,但已经缩窄至5亿元,且毛利率高。不对比友商,只能说小米在造车这块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大家需要注意,汽车只是小米的其中一块业务,就算亏损也无所谓,集团总体强劲的营收能为汽车持续输血。简单来说,小米汽车,死不了。

其次,小米对供应链的管理足够好。供应商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不超过60天新规出台以后,小米迅速响应。有媒体统计,小米集团的账期是99天,低于汽车行业平均付款周期170天。小米从成立之初就通过各种手段与供应商打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建立联合研发机制;通过外包和电商合作,在分销、仓储和广告方面节约成本;采取直销渠道,消除中间环节等。这些都已经被小米玩转的经验,同样复用在小米汽车上。

最后,小米是国内唯一一家布局“人车家全生态”的车企。去年年底,小米AIoT平台连接的IoT设备数量增至9亿台,今年第一季度l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人民币323亿元。从今年1月开始,小米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直接享受手机、家电和汽车所有品类国补的厂商。这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全新的想象力,比如当车辆接近家时,可以自动激活家里的智能家居例程,又或者反过来,在家里准备早餐时通过电视预热汽车。

这么多老板中,雷军似乎是浪漫体质,总擅长打感情牌,他说过很多话,比如“勇气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等。这次YU7发布,他又说该名子取自庄子的《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希望这次YU7成功起飞。

(文案、出镜:何煦阳;拍摄、视频:廖恺扬;海报:吴怀宽;编辑:吴晓宇)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