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省级低空布设标准发布!江苏要抢飞?概念股已先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邓浩 上海报道
低空高飞,基建为先。全国首个省级标准来了。
7月2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信息,近日其牵头组织编制的江苏省《低空起降场(点)布设指南》与《低空空域划设(提报)指南》正式发布。
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布设指南,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迈入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有低空产业人士感叹,“江苏速度太快了。”
7月3日,沪深港低空经济(995213.SSI)大涨1.73%。总部位于南京的空管系统龙头莱斯信息一度涨超10%。苏交科、华设集团等江苏省低空概念股跟涨。
低空标准抢先手
2023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各地纷纷加速出台相关政策方案,开启低空经济卡位战。
记者此前就从某低空经济头部公司高管处获悉,现在各个省份的推进方式不太一样,比较典型的是采用小步快跑的节奏,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会更快见到成果,而包括南京市政府在内的江苏各地方支持力度很大,应该会很快见到项目落地。
不过,基建目前在标准端尚存在堵点。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由于国家的顶层设计尚未出炉,部门分工尚未明确,低空飞行的规则、标准、接口也未统一,地方制定的低空经济政策较为宏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指导意义。
因此,此次江苏率先发布低空基建规划布设指南团体标准,对行业具有深远意义。
据了解,《低空起降场(点)布设指南》首次构建“四级分类体系”:一、二、三级起降场(点)分别为城市空中交通(UAM)体系的骨干节点、重要节点和一般节点,其他起降场(点)则包括无人机机巢/机柜、车载式和便携式无人机起降平台,以及不对公众开放的起降场(点)等。
其中,前三级建议主要服务于低空公共运输,第四类建议主要服务于各类低空特色应用场景,给出低空起降场(点)布设的原则、方法和流程,指导起降场(点)建设突出重点、精准适配、集约高效、创新融合。
《低空空域划设(提报)指南》则创新提出“三类空域+四级航线”分类分层体系和设计方法,结合省内低空空域实际,对真高120米以下W类、300米以下G类和300米以上临时空域的需求划设方法提出建议,提高提报效率。
考虑到江苏省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差异、不同的场景需求,低空航线实施四级管理,划分为Ⅰ级(跨省主干线)、Ⅱ级(市域干线)、Ⅲ级(城市支线)及其他航线,基于安全高效的原则,提出航线需求划设的要素、方法和流程,形成“空域-航线”协同运行网络。
基建概念或受益
永赢低碳环保智选基金经理胡泽曾表示,低空经济的基建包括硬基建和软基建两部分。硬基建有机场、起降站、通讯系统、导航系统、监测系统等,以及雷达、高精度地图、气象监测等相关设备。软基建可以分为两部分,空中保障服务包括各级飞行服务平台、空管系统,地面保障服务包括维护检修、保养、能源补给等等。
此次低空基建规划布设指南团体标准的发布,或将推动相关供应商的业务加速落地。
莱斯信息管理层在今年5月的投资者交流中表示,其紧前打造低空“莱斯”整体解决方案,发布以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天牧”系列产品;率先树立了国内首个省级低空平台标杆——江苏省低空服务管理平台,也是首个实现军民地三方协同的标杆;加速市场拓展力度,为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南京等20余个省、市地区谋划低空发展总体方案,并在部分地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对于低空的战略规划,莱斯信息管理层称,要打造试验验证环境,开展管服平台与防控平台的产品融合研发、起降场管理平台和运营人运营服务平台的研制,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平台产品升级,为未来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从空域规划、飞行服务、有人/无人协同到运营管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工程咨询龙头苏交科于2023年真正介入低空项目,布局主要集中在低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无人机应用、智慧交通融合、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比如低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包括低空空域规划、起降点与枢纽设计、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衔接等。去年9月,其联合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成立江苏省低空经济发展产业研究院,打造低空飞行监管平台,创新“试飞基地+产业园”模式,积极参与低空产业相关规划、课题研究、标准制定。
面对传统勘察设计行业下行周期,华设集团在今年5月的投资者交流中称,将积极发力第二增长曲线新兴业务,围绕低空经济、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数字化、交能融合等领域开展技术布局。2024年,新业务板块营收达13.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31%。其中低空经济板块订单量同比增长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