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玩转荔枝新经济:大模型下乡,机械臂摘果
南方财经记者吴佳霖广州报道
从化,这座在过往并不常“显山露水”的城市,却悄然间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不可或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作为国内晚熟优质荔枝的重要产区,荔枝在从化的农业版图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全区荔枝种植面积达29.38万亩,约占广东省的7.3%,广州市的53.8% 。今年,从化荔枝迎来了开花与成花的盛景,开花率接近100%,总体成花率近九成,预计总产量近7.6万吨。
7月2日,美“荔”从化,给“荔”世界——2025年“荔香四海・产销共赢”广东荔枝产销对接系列活动(广州分会场)在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广州八号仓举办。
太平镇有关负责人在此次活动上介绍,太平镇以荔枝产业优势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今年种植荔枝约7.59万亩,预计总产量约2.6万吨。其中,鲜果荔枝销售额已超1.45亿元,“井岗红糯”“钱岗糯米糍”品牌效应显著。
南方财经记者来到从化荔博园,现场见证了荔枝从树上到加工再到运输的全过程,这些带着从化泥土芬芳与甜蜜滋味的果实在冷链被娴熟地处理,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千家万户。荔枝酒、荔枝蜜……多种荔枝产品正在荔博园绽放出别样滋味。
(从化荔博园系统,摄:吴佳霖)
在从化荔博园的现场,南方财经记者在商户的推荐下用荔博园小程序下单了一份流溪桂味寄到了江苏。在顺丰速运的加持下,2天后,这份来自岭南的甜蜜佳品便绽放在江南的舌尖,“很甜很甜,原汁原味的甜!”。
在从化,溪清泉秀,鸭肥鸡美,这片土地拥有的远不只是诱人的荔枝,更是一个集生态、农业、文化与旅游于一体的宝藏之地,而荔枝则成为了撬动其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科技赋能,重塑鲜果经济产业链
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宛如一条天赐的“黄金走廊”,为从化荔枝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钱岗糯米糍”“水厅桂味”“流溪桂味”“流溪红荔”“井岗红糯”“双壳槐枝”等众多特色品种,在此孕育而生,释放着专属于岭南的独特味觉魅力。
荔枝本身所具有的层次丰富的甜蜜口感,是大自然赋予从化的珍贵馈赠。如何确保这份“甜”以最“鲜”的状态,从生产、采摘、保存到运输,最终抵达消费者口中,则成为了从化荔枝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科技正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的核心驱动力。
在从化的荔博园,科技对荔枝产业经济逻辑的重塑效果显著。数据显示,智慧种植体系的应用使得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0%,人力成本降低40%,而每亩果园的管理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从“靠天吃饭”到“AI种荔”,一条智慧产业链闭环被完整建立。 “荔知君”大模型已成功构建起可复制的“AI +农业”解决方案,目前正逐步向广东乃至全国的荔枝产区推广。这一模型预计可减少果农技术咨询成本50%以上,为广大小农户提供了便捷且触手可及的智能农技支持。
走进荔博园的千亩荔枝林,仿佛踏入了一个智能化的农业王国。空-地协同立体监测系统宛如一位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为果园的智能化感知和智慧化管理提供着精准的决策支持。在空中,无人值守的无人机化身为“飞行医生”,凭借高精度定位与AI农情反演技术,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10亩果园的健康巡检。它能实时捕捉树冠的生长态势以及病虫害的蛛丝马迹,为果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地面,巡园机器人灵活地穿梭于果树之间,其配备的多光谱相机与激光雷达,如同拥有透视眼一般,可穿透叶片表面,精准识别冠层以外的长势情况,并敏锐捕捉如霜霉病斑点等细微的病虫害异常,让病虫害无处遁形。
(从化荔博园,吴佳霖拍摄)
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发的LycheeAI“荔知君”同样备受瞩目。在现场演示中,只需简单上传荔枝树的图像,并输入相关问题,“荔知君”便能迅速识别图像,并给出专业的农事建议。该模型具备智能问答、农技指导、图像识别三大核心功能,通过权威知识库、智能交互系统与动态决策系统三大技术优势,为果农提供了“一站式”的精准种植解决方案,成为了果农们种植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在采摘环节,科技的力量同样彰显无遗。华南农业大学熊俊涛教授团队研发的六自由度机械臂搭配仿生柔性夹爪的采摘机器人成为了主力军。当“荔知君”判定果实糖度达18°Bx、果色转红80%时,机器人便会迅速锁定目标,以每分钟可采摘60颗荔枝的高效作业能力,且损伤率低于3%的出色表现,完成采摘任务。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运输车则如同不知疲倦的“智能荔枝使”,单次运输量可达200公斤,日运量高达3.5吨。其货箱内配备的湿度传感器与减震装置,犹如为荔枝果实配备了贴身保镖,确保了果实从枝头到运输全程的安全无损,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荔枝的新鲜度。
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在荔枝保鲜领域的成功应用,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彻底打破了荔枝夏季集中上市的传统局限,“冻眠荔枝”的大量上市以及荔枝定制销售模式的创新,不仅拉动了内需,更为荔枝的销路拓展了新的空间。
在荔枝采摘区旁的田头车间,华南农业大学郭嘉明教授团队研发的冰水喷淋保鲜设备正高效运转。刚采摘下来的荔枝被迅速送达车间,车间工人熟练地将果实送入喷淋隧道,零下5℃的冰水混合物以0.8MPa的压力均匀喷洒,配合内置的超声波雾化系统,使得荔枝果心温度从30℃降至5℃仅需10分钟。再结合气调包装技术,荔枝的常温保鲜期可延长至72小时,冷链保鲜期更是长达28天,彻底攻克了“荔枝一日而色变”的千古难题,让从化荔枝能够以最佳状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农文旅融合,激活全域产业新活力
目前,从化已成功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荔枝深加工基地,年处理鲜果能力突破2万吨,荔枝加工率达35%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预计今年将通过先进技术出口荔枝4000吨以上,储备荔枝5000吨以上。
面对如此庞大的产量,如何有效消化成为了关键问题。从化给出的答案是农文旅深度融合,以荔枝为核心,激活全域文旅产业活力。
从化正以荔枝为重要支点,通过政策驱动、科技赋能与市场创新的协同发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向“三产融合”的华丽跃迁。其“菜篮子”“果盘子”的定位,依托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品控以及大湾区供应链的高效整合,正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典范。
7.6万吨的预计产量拉动产值超50亿元的全产业链,今年出口量预计超4000吨,货值超7500万元。据从化海关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已向海外出口700多吨的荔枝鲜果,出口至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12个国家,从化荔枝正逐步从岭南枝头走向“世界市场”。
华丽的数据来自于厚积薄发的政策积累。日前,广州市从化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印发了《从化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菜篮子”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工作,深入做好“土特产”文章,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工作,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在从化,山水相依,风景如画。鲜美多汁的荔枝与珍稀的苏打温泉相遇,让人们在这里能够尽情享受“四季泡温泉,全年吃荔枝”的惬意生活,仿佛穿越时空,与当年“醉卧华清池”的贵妃以及为“一骑红尘”而笑的佳人共享这份美好。
为了接住由荔枝引来的“泼天富贵”,从化区文广旅体局精心推出了“温泉荔枝主题游”线路。该线路巧妙串联了南平静修小镇、荔博园生态基地、碧水湾温泉度假区等38个文旅路线节点,涵盖了古树采摘、温泉养生、非遗手作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珠江宾馆荔圃温泉酒店更是创新推出“温泉 + 荔枝”主题套餐,为游客打造深度文化体验,让游客在享受温泉的同时,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荔枝,感受从化独特的文化魅力。
据悉,2025从化温泉荔枝文化季以文化为纽带、以产业为引擎,致力于推动温泉与荔枝“双IP”的深度融合,让“吃从化荔枝、泡珍稀温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时尚。从化正努力从“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荔枝正有力地撬动着从化农文旅产业向纵深发展。珠江宾馆荔圃温泉酒店驻店总经理林海云透露:“近期,酒店预订量激增,许多游客专程为‘泡着温泉吃荔枝’的独特体验而来。”
此外,从化还积极顺应数字化时代潮流,上线了“花时间游从化”等小程序,并专门开设荔枝专栏。该专栏为游客提供了采摘与购买从化荔枝的一站式导览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与消费决策。
早在5月21日,从化便首创推出荔枝礼品卡和文旅券,并面向全国发售。便携的荔枝卡,提货时间自由灵活,消费者想吃时随时随地扫码即可兑换,且享受顺丰速运全国包邮服务。文旅券则包含文创礼包、荔枝礼盒、溯溪捞鱼、荔枝采摘等多种项目,诚邀游客前来享受无荔不欢和无水不乐的双重快乐,全方位感受从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