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21社论丨破除消费堵点,释放内需潜能

2025-08-21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要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其中,针对如何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强调要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这一举措,对破除当前的消费堵点,释放内需潜能,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也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

一方面,系统性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将赋予消费者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自主安排消费活动,释放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清理限制性措施有助于打破市场壁垒,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优化产品和服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首先,优化汽车限购政策。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链涵盖零部件制造、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正常的消费释放会使汽车生产企及其上下游供应链得到发展,也有利于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充分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住房消费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还与建筑、装修、家具等多个行业紧密相连,取消住房相关限制性措施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流通节奏,提振相关产业发展活力,增强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再次,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共享经济、文体旅户外消费等新业态,应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相关行业发展速度,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新兴消费模式代表着消费升级的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采取相应举措促进其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具体执行层面,在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有序、协同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单立章节部署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其中提到,要有序减少消费限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不得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为重点,深入清理整治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在汽车消费领域,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通过优化交通管理、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等方式,缓解交通压力,降低政策执行的制度成本,满足居民购车需求。

在房地产领域,总体上,需要尽快、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的政策,以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目标,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市场状况,促进住房的合理流通和适度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服务消费领域,需循序渐进,打破市场准入的隐性门槛和多头监管,推动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高品质服务的供给更加丰富多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在新型消费领域,需为数字经济、绿色消费等新赛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与推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配套制度建设。一是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市场信用体系,确保消费市场在“放活”的同时不失序。二是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应以系统性思维的方式,全面破除消费限制的枷锁,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