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纽约联储银行前主管:经济数据与政治压力将左右降息

2025-09-18 07:30: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蕊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蕊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7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美联储在最新经济预测中还暗示,年内可能会再有两次降息。围绕此次美联储降息影响、未来降息路径等话题,南方财经记者专访了纽约联储银行前信贷风险主管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Roberts)。

罗伯茨分析称,未来的降息路径将取决于经济数据与政治压力的共同作用。他预计,从现在到年底,甚至延伸到2026年初,美联储可能会再进行一到两次小幅降息,但具体幅度和时机要看后续的就业与通胀数据。

“如果未来的数据喜忧参半,在过去美联储可能会选择按兵不动,但在今天的环境下,美联储可能更容易倾向于降息,”他说,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特朗普对白宫和美联储的强势影响,包括任命关键人物进入FOMC以及持续的公开施压。

南方财经: 首先,请你谈一谈对美联储今天宣布降息25个基点的看法?

Richard Roberts:我认为这次降息并不是恐慌性的举措,而是一次谨慎而温和的调整,25个基点的降息在预期之中。如果像一些人主张的那样降息50个基点,说实话,那就会释放出恐慌信号。而在我看来,目前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幅度。

南方财经:听了鲍威尔的记者会,你怎么看?我们能从他的讲话中获得什么信息?

Richard Roberts: 可以说,他在讲话中如同走钢丝,在平衡未来降息次数的不同可能性。短期内,到今年年底甚至稍后,还会不会再降息,取决于经济数据和政治压力的共同作用。我相信,美联储正密切关注这两个方面。

我预计可能会有一到两次小幅降息,鉴于目前的压力以及就业数据的不确定性。从现在到年底,或者稍微延伸到2026年初,我们可能会看到一次,甚至两次额外的25个基点降息。但幅度和时机,如我所说,将取决于后续发布的数据,尤其是通胀数据,以及就业市场的数据会不会继续恶化。

此外,我们必须坦率地说,还要考虑特朗普的言论以及他对美联储任命的影响。换句话说,在政策天平上,政治因素不得不被纳入考量。比如,如果未来的数据呈现出好坏参半的情况,在过去,美联储可能会选择按兵不动、不再降息。但在当下的环境中,即便数据如此,美联储也可能倾向于降息。

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因为特朗普如今对美联储、对FOMC拥有显著的影响力。他已经任命了数位关键人物进入决策委员会。他任命了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目前已获批正式加入FOMC。他是特朗普的经济顾问,也是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的任命引发了潜在利益冲突的担忧,因为他一方面仍在白宫任职,另一方面又进入FOMC。所以,这就是特朗普对货币政策投票委员会产生影响的一个人事安排。

另一个任命发生在2020年,那就是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沃勒一直是降息政策的积极倡导者,与特朗普政府倾向宽松货币政策的立场高度一致。除了这些直接任命,特朗普公开的批评也始终在对FOMC施压。他曾对鲍威尔施加巨大压力,公开指责其没有更早实施降息。

当然,还有最近的一次尝试,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与降息有关,但特朗普试图以涉嫌房贷欺诈为由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Lisa Cook)。不过这一举动被司法机构叫停。总的来说,特朗普已经采取或正在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都在对FOMC投票群体施加隐性压力。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来数据偏中性,美联储可能会比过去更快选择降息。

南方财经:那么目前,你认为美联储的优先目标是控制通胀还是保障就业?

Richard Roberts:我认为美联储目前的重点是保持平衡。鲍威尔主席明确表示,2%的平均通胀率和充分就业是同等重要的“双重使命”。在记者会上,他没有表达任何不同的立场。

我相信他的说法。不过,此次决议更多地表明美联储已经开始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初步裂痕作出反应。就业活动的下行风险在增加。因此我认为他们目前更关注就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比通胀更重要,而是他们认为劳动力市场出现裂痕,想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这也解释了他们今天为何选择谨慎地下调25个基点。我把它称为一次“保险式降息”。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