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做科研的年轻人们,如何成为打破技术边界的“破壁者”
南方财经记者翁榕涛庞成佛山报道
在美的集团内部,有一场被内部称为“科研奥斯卡”的盛大活动,是超2.3万名美的研发人员一年一度的盛会,至今已经举办了30年。
本届科技月仅有29名科技明星/新星获奖者,获奖概率低至约千分之一。美的生活电器在本届科技月上揽获3项大奖,包括科技明星、科技新星和项目类技术突破奖。
美的生活电器研究院的两位研究员——材料技术专家杨卫星与健康美味技术研究员赵念思,凭借“甲醛常温高效催化净化技术”“GABA酶控合成助眠技术”“新风鲜氧轻火技术”等突破性成果,在第30届美的科技月中分别荣获“科技明星”与“科技新星”奖项。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美的科研人员的专业背景涵盖各个领域。仅仅在生活电器这样一个细分领域的研究院就已经“藏龙卧虎”,不仅有家电制造方面的工程师,还有高分子材料学、食品工程专业等方面的科研人才。多种学科背景的高材生们,正在通过科研创新将生活家电的边界不断拓宽,从用户“方便好用”的刚性需求,不断延伸至“健康营养”、“智能环保”等品质生活需求。
从他们的分享中,可以窥见美的集团庞大的科研体系如何培养出擅长打破传统技术边界的“破壁者”们,杨卫星与赵念思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科研能力的体现,更是美的集团“研发—产品—产业”全价值链协同创新的缩影。
赵念思:从食品科学到助眠电器的跨界实验
科技新星赵念思在四年前加入美的集团,她的硕士专业是食品工程,按照大多数同学选择的路径,她应该去应聘食品企业的研发岗位,或者继续读博走学术道路。但是当她看到美的正在招聘健康营养方面的研发人员,她也好奇家电产品如何和食品工程结合起来,便决定到美的进行尝试。
“来到美的后,我发现可以通过家电产品介入用户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管理。”赵念思表示,她所在的健康美味实验室,专注于将食品科学、生物技术与家电硬件深度融合。
“GABA酶控合成助眠技术”是她所在团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行业内首创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破壁剪切场-温度场-酶活性”三阶耦合模型,在破壁机工作中激发食材天然合成γ-氨基丁酸(GABA),使一杯安睡糊的GABA含量达到90mg,功效相当于一粒助眠保健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网上的助眠保健品的销量近年来大幅增长。
“站在营养与健康的角度上,我认为天然的才是最安全、最健康的。我们的助眠技术是通过烹饪的方式,提升食材中天然的助眠因子GABA来解决用户的睡眠困扰。”赵念思表示。
目前搭载该助眠技术的美的安睡变频破壁机FC12系列已经上市售卖,“我们不仅要让技术有效,还要让用户真正觉得有用。”赵念思坦言,从技术原理到用户感知,中间还隔着一条“认知鸿沟”。
美的安睡0涂层破壁机fc12pro新品,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消费者更加能感知助眠效果,美的联合医学类顶尖高校对该产品开展了人群实验,采用国际上权威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受试者的睡眠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结果显示提升46.7%,平均睡眠时间延长56.5min,入睡时间缩短13.6min,证实了GABA助眠技术的功效性。
与此同时,赵念思所在团队还进行了“新风鲜氧轻火技术”的研发,解决了空气炸锅烹饪中因氧气消耗导致有害物丙烯酰胺大量生成的行业难题。
使用空气炸锅的用户,一方面追求油炸的香脆口感,另一方面又担心摄入过多油脂、会上火。背后原因是食物在高温烘烤时易产生有害物丙烯酰胺,过量积累会导致人体炎症并引起上火。
“我们打破了控温控湿的思维定式,构建了以氧浓度为关键控制点的协同调控模型,搭配吸氧环结构,既解决丙烯酰胺大量生成的问题,还定向促进吡嗪类等关键风味物质的生成,实现低有害物且媲美油炸风味口感,让食物在‘好吃’的同时更能‘吃好’。”赵念思表示。 
美的新风炎烤空气炸锅新品,受访者供图
从改善睡眠到健康烹饪,赵念思所在团队的研发工作已经逐渐模糊了厨房电器、健康设备与个人健康管理之间的界限。她认为:“未来的家电企业,竞争对手将不再仅仅是同行,还可能包括健康科技公司甚至保健品企业。我们的角色,是基于硬件优势,成为用户健康生活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杨卫星:从研发创新到产业化的工程思维
科技明星杨卫星是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的博士,在如今美的的研发团队里面,博士学历的高材生已经比比皆是。根据美的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美的博士学历研发人员已经超过800人。
谈及这几年在美的工作的最大收获,他认为是完成了从“学术思维”到“工程思维”的深刻转变。
“在高校做研究,追求的是性能极限;而在企业做研发,必须考虑成本、供应链、可制造性等等产业化因素。”杨卫星坦言,这种思维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研发项目中逐渐学习领悟的。
疫情过后,空气净化器的需求急剧攀升,重视健康的人们对空气的质量要求变得更高。
然而,传统净化器标榜“除甲醛”,但实际上只是用净化滤网吸附而非分解,基本都是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吸附的技术路线来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物,普遍存在着甲醛净化滤网易吸附饱和寿命短、需频繁更换导致使用成本高、吸附饱和脱附导致二次污染的行业难题。
杨卫星所在团队联合美的中央研究院、中山大学,进行了3年技术攻关,通过研发甲醛常温高效催化净化技术,首次在全行业内实现了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将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转化率超过99%。
该技术已经成功搭载在美的空气净化器的多款高端机型,如美的森林家空气净化器T1000Pro、R8等。“我们从实验室研发催化剂到真正落地生产,经历了配方调整、工艺优化、产线搭建的全过程。只有把整个产业链跑通,才能知道一个技术到底能不能变成产品。”杨卫星表示。

美的R8加湿净化一体机新品,受访者供图
此外,杨卫星团队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共同研发了“油脂氧化自清洁技术”,使美的新风炎烤空气炸锅在200℃烹饪过程中能自动将内腔壁上的油脂分解,实现“零耗材免动手清洁”。这两项技术都体现了他在材料科学与产业化应用之间的精准平衡。
“在美的做技术研发,我们的终点不是论文或专利,而是用户与市场是否认可这项产品。”杨卫星总结道,难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
将科研成果落地的全价值链转化体系
在美的,技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实验室里的突破,更依赖于一套成熟完善的“研发-产品-产业”全价值链转化体系。
“我们不仅有充足的研发经费和家电行业首个获CNAS认可的食品营养研究实验室,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完善的产业化机制。”据赵念思介绍,美的生活电器研究院内部建立了“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三阶研发体系,为不同阶段的创新技术提供持续支持。
这套机制的核心在于走通技术价值到商业价值的“最后一公里”。
以GABA助眠技术为例,从技术验证到产品上市,需要经历研发、企划、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我们要把复杂的技术原理‘翻译’成用户能理解的卖点,同时还要确保技术能在现有产线上稳定量产,并且制造成本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赵念思说。
杨卫星补充道,美的的研发人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深入供应链。“我们要了解原材料特性、生产工艺、成本结构,甚至要亲自下工厂解决量产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全链条的参与,确保了技术创新的可落地性。”
此外,美的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美的生活电器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港科大(广州)、哈工大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共同攻克产业难题。
“高校擅长基础研究,我们擅长产业化应用,这种优势互补让创新效率大大提升。”杨卫星表示。
美的集团与国内顶尖高校的合作,超越了传统的项目委托,是一种“共同创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深度战略合伙关系。
具体来看,美的与高校第一步是共设课题,基于市场前景与高校前沿技术,联合立项;第二步是联合攻关,美的集团工程师与高校团队深度协同,深入机理研究,聚焦产品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第三步是落地产品的验证与转化,在校完成核心技术验证后,迅速在我方进行技术、工艺、可靠性等一系列产品化的应用研究,最终实现产业化落地。
“我们与高校共建的,是一个从基础科学到产业应用的‘双向赋能’平台。高校的顶尖科研团队以其在微观机理、原子/分子尺度设计上的深厚积淀,为我们指明了技术突破的底层科学路径。而美的研发团队则凭借对产业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强大的工程化能力,主导了从实验室原理验证、到材料与工艺创新、再到最终规模化量产的全流程攻关。”杨卫星表示。
推动科研人才打破边界的“美的范式”
在赵念思和杨卫星身上,可以看到美的对科研人才的一种独特培养范式:既给予充分的技术探索空间,又通过完善的价值链体系,将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价值。
“我们不是孤军奋战的科学家,而是产业创新生态中的一环。”赵念思说。在美的,年轻科研人员能够获得资深专家的指导,接触前沿的研发设备,参与从创意到产品的全过程,这种“研发生态”让跨学科创新成为可能。
“我们既要知道学术界的最新进展,又要了解产业的真实需求,这种双重能力是美的研发人员的核心优势。”杨卫星认为,美的最大的优势在于让科研人员保持学术敏感性的同时,培养产业洞察力。
目前,美的在全球拥有38个研发中心和超2.3万名研发人员,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的完整研发体系。这套体系不仅产出技术成果,更培养出一批批擅长打破传统边界的"破壁者"。
正如杨卫星所说:“在美的,最好的技术不是停留在论文里的数据,而是能够改善亿万人生活的产品。”从改善睡眠质量的破壁机,到无需手动清洁、少油低脂的空气炸锅,再到净化室内空气的净化器,美的的科研人员正在用技术创新重新定义家电的价值边界,而这背后,正是美的“科技领先、用户直达”创新理念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