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福1斤豆芽28元远超山姆,年轻人为何对麻辣香锅越骂越上头
让年轻人不敢上称的除了体重器,还有麻辣香锅。
原本觉得山姆一盒有机绿豆芽,折算下来每斤8块多已经不便宜,可21财经客户端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麻辣烫巨头杨国福已悄然将普通一把绿豆芽的价格,抬到了28.8元一斤,远超山姆超市。
近年来,围绕着麻辣香锅的争议从未停止。“克重刺客”横行,50元也买不到一份能吃饱的午餐,食材新鲜度参差不齐,底料口味时好时坏......然而奇怪的是,麻辣香锅不仅没有“凉”,反而还越开越多。
荤菜60元1斤、素菜36元1斤!
麻辣香锅变“消费刺客”?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吐槽辣汀麻辣香锅:素菜36.8元/斤、荤菜59.8元/斤,还要加收5元的锅底费,不如吃一顿火锅!而美川小居麻辣香锅,精品类菜品卖出了100元/斤的“天价”。

社交媒体截图
有不少网友吐槽“花六十元都没吃饱”“以后再也不会吃了”

- 克重套路多、卫生问题频发
更关键的是,麻辣香锅防不胜防的套路正在让消费者慢慢失去耐心。全场几元的单价,乍看都能让人轻松拿下。可仔细一看,很多菜按50g、几两计价,折算成一斤其实贵得吓人。
麻辣香锅门店的卫生问题也让人糟心。21财经客户端记者现场走访一家麻辣香锅门店发现,暴露在空气中的菜上有苍蝇横飞。
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人反馈,吃到过不新鲜的食材,甚至吃完就拉肚子,这些吐槽也在慢慢消耗大家的好感。
还有那些泡在水里的菜,任凭你抖水技术再好,吸进去的水分还是会让重量往上蹿,不知不觉就多花了钱。
贵价麻辣香锅凭啥圈粉年轻人
尽管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人均50元都吃不饱”,但麻辣香锅该圈粉还是圈粉,依旧抓住了很多年轻人的胃。
首先是躲不开的“锅气”。保质期两年的西蓝花,18个月的羊腿,提前腌制好的烤鱼......吃多了总让人不免觉得少了些烟火气,而麻辣香锅是现点现炒,很难不让人心动。就连杨国福都在海报上专门强调“现炒锅气”。
再就是社交属性拉满。截至10月29日,在小红书、抖音平台上,仅#麻辣香锅#这一话题浏览量分别超过7亿、100亿。
还有自由掌控的快乐——荤素自由、口味自由、分量自由......这种看似可控的消费行为带来的确定感和安全感,也是许多年轻人愿意为之买单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麻辣香锅也在悄悄升级,试图更懂年轻人的需求。有些品牌推出减脂期专属菜单,给菜品明码标“卡”,精准拿捏了当代年轻人“又想吃又怕胖”的饮食心态。
全国门店破3万家,未现千店巨头!
哪些城市最爱吃麻辣香锅?
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麻辣香锅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万家。全国哪些城市最爱吃麻辣香锅?红餐大数据显示,在二三线城市门店数占比较高,重庆稳居TOP1。
2024年,麻辣香锅/干锅品牌的门店人均消费整体集中在20—60元的价格区间,其中20—40元的门店数占比最高,为51.4%,40—60元的占比为35.2%。

别看门店越开越多,麻辣香锅赛道其实还没出现真正的“千店巨头”。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麻辣香锅/干锅品牌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的比例高达54.2%。这也意味着,这个赛道存在着大量个体经营店、夫妻店,规模化程度并不高。
贵价麻辣香锅还能撑得住吗?
行业增速也在放缓。华信人市场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2023年,麻辣香锅行业净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到了2024年,净增长率大幅放缓至约7%。预计2025年,开店率将反弹至38%,但关店率也将维持在约16%的高位。
价格不低、体验不稳,麻辣香锅的未来到底在哪?
在21财经工作室看来,或许还得回归本质。餐饮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称重计价的模糊套路”吸引短期消费,而是要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定价上要透明化,明确食材计价规则,让消费者清楚每一分钱花在何处;体验上要标准化,从食材采购、口味调配到服务流程建立统一标准,避免门店间的品质落差;价值上要匹配度高,让价格与食材品质、分量、用餐体验形成对等,真正实现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吃得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