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机构热议年末“估值切换”行情
11月5日,工商银行(601398.SH)盘中触摸8.21元,再创股价历史新高。除工行外,浦发银行(600000.SH)、沪农商行(601825.SH)、宁波银行(002142.SZ)、南京银行(601009.SH)等银行股也涨幅靠前。
然而今年以来,银行等“老登”板块表现不尽如人意。截至11月5日收盘,银行(881155.TI)涨幅为12.99%,落后于同花顺全A(加权)指数(700001.TI)的25.81%涨幅。
据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统计,截至11月5日,取今年年初全A前10%与后10%市值股票计算其年内市值加权收益,大市值以15.26%的加权收益大幅落后于小市值的61.46%。
市场风格轮动较快。选择年初至今以大盘股为主的沪深300指数(000300)与微盘股指数(883418.TI)进行叠加,可以发现,沪深300在年初对微盘股有一定领先,在4月后微盘股则开始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直到8月末被沪深300指数追上。

(蜡烛图:沪深300指数;折线图:微盘股指数)
多家机构认为,从历史上看,年底容易出现“估值切换”行情。
富国基金在11月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中指出,随着主动公募对TMT配置集中度创新高、科技拥挤度接近高位,市场对结构“高低切”的轮动预期正在增强。“估值切换”本质上来自于高估值需要的新催化未出现前,市场短期出现风格再平衡。后续影响市场风格切换的主线因子可能在于CPI/PPI负增长收敛至转正。策略上,波动率放大时适度关注均衡策略,科技主线则在调整后介入、博弈其回归趋势的机会。
广发证券认为,市场存在季节性特征,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提前布局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与此同时,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11月的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呈现出“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的特征。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