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A股新开户涨超10%,机构加速入场凸显结构之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
A股震荡向上过程中,投资者队伍逐步壮大。
上交所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为230.99万户。这意味着,今年前10个月,新增A股开户数达到2245.88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57%。
不过,环比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10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较9月有所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机构新开户数不断增加。截至今年10月末,上交所A股机构投资者累计总户数达到123.66万户。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机构投资者增多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这与散户更加理性的入场方式相呼应,有助于减少非理性波动,提升市场定价效率,为A股市场中长期稳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年内新开户数超2245万户
自今年8月以来,上交所单月A股新开户数已连续三个月达到200万户以上。但10月新开户数呈现环比下滑态势。
根据上交所官网披露的数据,2025年10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为230.99万户,较9月的293.72万户下降了21.36%;其中,10月个人新开户数为230.22万户,机构新开户数为0.77万户。

账户新开户状况表 (单位: 万户) 数据来源:上交所官网
“10月份A股的新开户数量比上个月有所减少,主要是两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第一,受国庆中秋假期影响,10月份交易日变少,客观上缩短了投资者办理开户的时间,节奏自然有所放缓。第二,市场行情波动也影响了入市意愿。虽然沪指在当月一度突破4000点,但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全月均收跌,市场整体呈现“冲高回落”的震荡走势,板块轮动加快,赚钱效应有所减弱,这降低了投资者短期内的入场热情。
另一方面,若对比去年10月,今年10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同比骤降逾66%。这主要是因为,去年“9·24行情”带来了一波罕见的开户热潮,致使去年10月新开户数高达684.68万户,这样的市场热度并不多见。
拉长时间看,2025年以来,在A股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的背景下,投资者的开户热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今年3月,A股新开户数达到306.55万户,为年内新开户数最高的月份;4月—5月,A股新开户数有所下滑,但在6月—9月又呈现逐月增加的态势。今年9月,A股新开户数293.72万户,为年内次新高。
整体上,2025年前10个月,上交所A股累计新开户数达2245.88万户,较去年同期的2031.15万户增长了10.57%。
至此,A股投资者累计总户数达到39245.15万户。
不过,A股开户数并不完全等同于投资者人数。根据中国结算发布的2024年统计年报,截至2024年末,2.36亿投资者已开立A股账户。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人三户”来估算,截至今年10月末,A股投资者数量或已超过2.4亿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机构开户数也在不断增加。今年前10个月,上交所A股机构新开户合计8.38万户。同时,截至10月末,上交所A股机构投资者累计总户数达到123.66万户。

股票账户新开户状况表 (单位: 万户) 数据来源:上交所官网
在刘有华看来,机构开户数的增加释放出几个积极信号:第一,说明专业机构对A股未来行情有信心,正在加快入场布局,也反映出他们对政策红利和估值修复的预期在增强。第二,从投资偏好来看,机构更倾向于配置ETF和白马股,这可能推动市场风格逐渐转向由基本面驱动的稳健上涨。第三,机构投资者增多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这与散户更加理性的入场方式相呼应,有助于减少非理性波动,提升市场定价效率,为A股市场中长期稳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投资者结构持续变化
某种程度上,对于“散户行为趋于理性”这一判断,年内A股增量资金来源丰富也是一种佐证。
据Wind统计,截至11月5日,2025年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了18.42%、26.97%、47.84%。行业板块的分化更加突出:申万印制电路板、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锂电专用设备指数年内涨幅居前,均超过100%;而油品石化贸易、超市、辅料、铁路运输指数的跌幅较大,均超过13%。
如此结构性行情下,涌入市场的投资者有着多元化的身份。
刘有华认为,2025年以来,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融资资金、外资(北向资金),以及公募、私募、保险和社保基金等中长期机构资金。
而中信证券研究团队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居民增配权益的历史趋势正在发生,但从各类资金情况来看,此轮行情持续到现在,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高净值客户和企业客户参与度更高。
针对中信证券渠道的调研显示,在实业投资机会相对稀缺的当下,部分在传统行业已经积累了相当财富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的目光投向了权益市场。中信证券研究团队认为,这类人群拥有两大特征:一是具备长期视野,能接受一定程度的价格波动;二是并不一味追随市场舆论,而是依靠专业化机构撬动相对确定性的收益。
在外部经贸环境的阶段性影响下,10月权益市场缩量调整。市场风格方面,先是呈现科技向周期、红利轮动的态势;之后,重磅政策的发布,推动科技板块再度冲高。
展望11月,部分机构认为,A股市场将迎来风格再平衡。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策略研究员金达莱表示,市场或将通过宽幅震荡方式来消化资金面压力,风格趋向均衡的可能性上升。年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并未有明显负面因素,但资金面或对市场产生一定挑战,由此市场阶段性横盘修整实则有利于释放资金面的压力。
此外,东吴证券策略研究团队认为,11月,宏观与业绩进入真空期,在外生催化相对平淡的背景下,4000点这一心理关口的有效突破难以一蹴而就,市场或将更多以时间换空间。11月更值得关注的是风格的短期切换。
该团队分析,岁末年初历来是风格切换的关键窗口,而11月往往是关键时点。按照以往惯例,为有效参与春季行情,11月成为重要的调仓时间。从历史规律看,过去几年三季度持仓偏离度较高的主线类板块,如新能源、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在11月表现往往偏弱。同时,从机构行为视角看,四季度往往存在主线板块收益兑现的压力。前期主线板块经历持续上涨后,累积了较为可观的涨幅,且资金层面呈现偏高拥挤度,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三季度末电子行业持仓占比已达25%,TMT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
短期维度上,东吴证券策略研究团队建议偏均衡配置,以应对风格切换期的市场波动;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主线的行情尚未终结,仍具备持续布局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