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青年是链接农业、气候、经济与未来的关键变量
南方财经记者周蕊联合国总部报道
在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劳动力老龄化等多重挑战下,农业粮食体系正处于深刻转型的关键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近日发布《青年在农业粮食体系中的状况》报告,首次系统性聚焦全球13亿青年在农业中的角色,指出他们不仅承载着提升粮食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冲击的责任,更是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
报告显示,全球15至24岁的青年人口中,约85%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而农业正是这些国家最主要的生计来源。全球范围内约有44%的青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相关工作,高于成年人口38%的比例。不过,这一数据在各地区差异明显:在遭遇长期危机的农业体系中,青年农业就业比例高达82%;而在高度工业化国家,这一比例仅为23%。
与此同时,全球青年粮食不安全形势不断加剧。从2014-2016年到2021-2023年期间,青年粮食不安全的发生率从16.7%升至24.4%,其中非洲地区的青年处境尤为严峻。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报告前言中指出,青年在农业粮食体系中扮演着生产者、加工者、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等多重角色,是推动体系转型的生力军。“他们将面对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食物、替代老龄劳动力、适应气候与水资源危机等重大挑战。”
报告强调,为青年赋能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一方面,目前全球超过20%的青年未能参与教育、就业或培训(NEET),其中三分之二为女性;另一方面,若能将这一群体纳入经济活动,全球GDP有望提升1.4%,相当于1.5万亿美元的增值。农业粮食体系预计将贡献其中45%的增长。
报告呼吁多层次、多领域发力,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培训、信贷、土地和社会保障资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青年大量分布在农业潜力巨大的区域,这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接入和职业吸引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机遇。
面对未来的极端气候冲击,报告指出,全球将有近4亿农村青年所处地区的农业产出潜力将因气候影响下降,传统农业体系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尤为脆弱。预计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青年人口将增加65%,如若不加以引导,这一“人口红利”或将转化为结构性负担。
报告提出三大战略方向:一是加强数据收集与分析,填补关于青年参与农业粮食体系的知识空白;二是提高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青年可见性与代表性,推动包容性治理;三是加大对青年参与农业的投资,特别是在技能培训、数字技术、资源获取与迁徙支持等方面。
具体行动建议包括:提升农业职业吸引力、扩大农村青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推出面向青年的土地与信贷支持计划、保障青年有序流动,以及推动青年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与主导地位。
报告指出,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若不能有效吸引青年,将导致多个国家在未来面临劳动力断层与粮食供需结构失衡的双重危机。
此次发布的报告不仅为各国制定青年农业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与战略框架,也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系统思考。在全球性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青年正是链接农业、气候、经济与社会未来的关键变量。如何为他们创造更有希望的生态与制度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粮食安全与发展公平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