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施耐德电气首席数字官:为何力推技术本土化创新?

2025-07-10 10:33: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费心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实习生余名伟 北京报道

在近日举办的施耐德电气技术本地化创新日上,施耐德电气与奇安信集团联合揭牌成立“施耐德电气(中国)技术本地化创新中心”,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施耐德电气与奇安信达成战略合作  (图源:施耐德电气)

在科技创新浪潮下,工业和能源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不断提速,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的需求愈发迫切。该创新中心呼应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需求,将聚焦本土适配、安全合规与生态协同三大方向,提供针对国产基础软硬件的深度适配服务。

此举成为施耐德电气“中国中心”战略深化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也是施耐德电气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以本土化创新创造价值的实际行动之一。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数字官(CDO)Peter Weckesser在上述创新日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谈到,本地化战略是施耐德电气一直坚持不懈的方向。

“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在华发展,并持续加大投入,展现出坚定承诺。”Peter Weckesser进一步表示。

尽管技术创新本土化存在不少难点与痛点,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Peter Weckesser强调,施耐德电气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建立起成熟的运作模式,能有效应对各类挑战。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通过坚持“中国中心”战略,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研发团队,通过不断提升研发技能,确保拥有优秀人才。目前,该公司有2200多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深圳五大研发中心,中国也已成为唯一一个拥有施耐德电气全业务线研发能力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在华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

通过建立强大的人才储备和相应的研产销一体化机制,施耐德电气正完全拥抱“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惠世界”战略,其关键就在于中国团队自主领导研发。

Peter Weckesser 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是施耐德电气的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可持续发展则是其长期坚守的核心发展战略。在这几个方面,施耐德电气都在持续推动本土化创新。”

尤其是在数字化领域,施耐德电气以技术为产品转型和内部运营赋能。在产品转型方面,其“数字飞轮(Digital Flywheel)”指标显示,公司整体销售中数字化占比达到57%,且稳步增长,体现了在数字化领域的深耕成效。对内,通过利用数字化工具,施耐德电气在财务管理、市场策略、制造运营以及研发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效率、增强生产力。

施耐德电气当前关注的关键技术领域有很多,其中有两个重点方向:包括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围绕软件、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以及网络安全的一整套数字化技术体系。

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Peter Weckesser认为,中国正积极引领这一领域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拥有基于技术的优势以及场景的丰富性,对施耐德电气而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他举例指出:“在分布式发电方面,新型电力系统正在推动配电网络变得更加智能化,电动汽车等终端设备也正日益融入这一生态系统。同时,直流电(DC)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电能转换将成为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这些都确保了不同形式能源的高效衔接与稳定运行。”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施耐德电气在机器学习、AI算法等领域深耕20余年,在全球已建成了由350多位AI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并在中国成立了AI创新实验室,积累了深厚的研发和应用经验,不仅将这一前沿技术融入其产品组合,也广泛应用于内部业务流程中。

“施耐德电气正与中国优秀企业合作,将先进AI技术融入产品与解决方案。”Peter Weckesse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施耐德电气高度重视与中国企业的生态合作,充分利用中国正在涌现的世界级AI技术成果,加快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应用。

此次技术本地化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施耐德电气进一步开拓本地化数字创新与生态协同的重要举措。Peter Weckesser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用怎样的方式、怎样去融入到中国发展大潮中,并找到关键性位置至关重要。

眼下,产业生态模式正在从中心化转向多元化。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创新方面,各界需要携手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以及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创新投入,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

Peter Weckesser表示:“我们深知,数字时代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自完成所有创新,各方需要围绕创新价值链形成共创。”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