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研发如何提速?中兴通讯苗伟:广东要建立国家级训练场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
7月11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场)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发言时表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广东要在人才、算力资源、配套生态上同步发力。在机器人方面,广东非常需要建立国家级机器人训练场,加快高端机器人研发上市的进程。
苗伟认为,在大模型方面,国内的短板主要在“开源”不足。海量的生产、检测数据锁在企业内部“睡大觉”,没能开放出来给人工智能用,大模型支持力度也不够。
在苗伟看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构建技术、产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范式。国家层面需要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开放共享的AI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降低技术转化门槛。产业层面,头部企业需要发挥链主作用,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从而加快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此外,在人才层面,需要将AI工程能力纳入技能认证,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并吸引全球顶尖智力资源,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苗伟建议,广东要集中力量攻关“卡脖子”地方。在大模型方面要扩大支持,对积极开源、贡献大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在机器人方面,建议广东组织成立“精密零部件攻关联盟”,组建国家级机器人训练场,让机器人能在模拟真实车间环境中学习、测试、改进。
数字化基础设施对AI相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包括算力在内的AI供给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有望在长期内改善经济发展结构,孕育新的经济发展动能。苗伟认为,广东虽然企业多、产业大,但在强大的计算中心和服务器方面,规模还不够大,算力分布也比较分散,距离世界领先还有差距。
他建议,广东算力建设要尽快上规模、提比例,优先做大做强韶关算力中心,让它真正成为全省算力“心脏”。设立专门“算力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选用多种国产芯片、服务器技术的项目。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要让数据合规地流动起来,用于训练人工智能,可借鉴上海收集高质量行业数据方面的经验,在广州、深圳、东莞联手建设超大型“行业信息资料库”,缓解人工智能训练“没米下锅”问题。
苗伟表示,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合力”。自主开发生态,不是一两家软硬件厂商,“一花独放不是春”,需要行业共同参与。建议广东建立“粤港澳工业大数据共享平台”,盘活数据新“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