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 > 正文

爽文“大女主”周群飞,开启全球化新剧本

2025-07-11 12:53: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赛男,实习生林超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赛男实习生林超婧上海报道 

7月9日,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蓝思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周群飞手持木槌敲响上市铜锣,宣告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

周群飞一头利落的齐肩发搭配无框眼镜,显得神采奕奕。

从递表到挂牌仅用时100天,蓝思科技高效完成了全球发售2.62亿股,发行价每股18.18港元,募资额47.68亿港元。

这位“全球手机玻璃女王”终于带领公司完成“A+H”双平台布局,开启全球化战略的新征程。

她说,到港上市是蓝思“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将以香港为支点,让国际资本与蓝思的智造优势、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共享“中国智造”的增长红利。 

关于周群飞的创业故事有很多,离不开的一条主线是她从“打工妹”到“中国女首富”的逆袭人生,恰是人们当下最爱看的真实“爽剧”。但站在港股上市的新起点,她显然要开启新的剧本,全球化和多元化将是未来的关键词。

背靠苹果的喜忧

在周群飞的发家史中,苹果公司是一个避不开的关键角色。

2007年,苹果初代iPhone横空出世,并开始采用玻璃屏幕。这让当时已经在做手机玻璃的周群飞看到了机会。

蓝思具体是何时点正式进入苹果供应链并无官方消息印证,但大致在这一年,周群飞带领团队搞研发,成为苹果首批核心屏幕供应商之一。

此后,周群飞和蓝思科技正式踏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借着iPhone全球热销的东风,蓝思科技的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

2011年蓝思营收仅60亿元,一年之后就增加50亿元至111.6亿元;2019年突破300亿元。而到2024年已飙升至699亿元,13年增长了十余倍。

苹果对蓝思业绩的带动不言而喻。梳理其上市以来的年报发现,2015年-2019年,蓝思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除了2016年为37.48%,其余年份均在40%以上。2020年,蓝思对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超过一半,达54.97%。

有意思的是,在2021年-2023年,蓝思科技终于不藏着掖着,直接披露第一大客户是苹果公司,对其销售占比达到了66.49%、70.96%、57.83%。

不过,正是与苹果加深绑定的这三年,周群飞和一众果链公司都陷入了“大客户依赖症”的质疑。

2021年3月,欧菲光的一纸公告,将此前流传已久的被剔除苹果产业链的消息坐实。其失去百亿营收,引发了整个果链板块的震动。同一年,知名苹果分析师唱空Airpods,另外两家果链巨头歌尔股份、立讯精密遭遇存货危机。

周群飞同样面临业绩压力。2021年第三季度,蓝思科技归属净利润为9.89亿元,同比下降34.97%;扣非净利润7.55亿元,同比下降48.92%。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为-12.27亿元,同比下降183.8%;扣非净利润亏损14.03亿元,同比下降200.63%。

当年,蓝思的股价腰斩。

这确实是特殊的一年,蓝思碰到了跟很多行业一样的问题:限电和缺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均陷入疲软。周群飞在投资者电话会上坦言,“在利润方面还是辜负了大家的一个期望”“希望大家继续给我们点时间”。

多重因素叠加,市场对苹果供应链的风险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程度。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尽管和苹果的绑定在加深,但周群飞想必也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对蓝思来说,唯有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才能降低对苹果的依赖。

也并非欧菲光的遭遇让她下定决心“去苹果化”,其实在数年前,周群飞就开始为蓝思科技谋划“第二增长曲线”,布局苹果业务以外的新兴产业赛道。

例如消费电子公司都在瞄准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蓝思科技也早在2015年就进行相关布局。当年年报显示,公司产品应用于汽车仪表等的视窗防护,下一年会继续挖掘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应用领域的市场潜力。

到2017年,周群飞对布局汽车领域的优先度明显提升,年报显示,公司继续对汽车、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新领域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布局。2018年,公司的汽车项目提速,启动蓝思湘潭新生产基地建设,计划未来面向汽车产业配套中控屏、外观装饰件以及其他部件,并开始厂房装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蓝思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9.72亿元较 2018年度大幅增长,其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和国际高端传统汽车厂商合作进一步加深。

也应当是在这一年,周群飞确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机遇。2019年年报称,“高端智能汽车板块将成为公司未来快速增长和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与之呼应的,蓝思在2020年的经营计划中将智能汽车产业作为重要业务推进,计划投资“长沙(二)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项目”,大幅提高车载玻璃、车载中控屏、装饰件、结构件、后视镜、导航仪等车载设备产能规模,向汽车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整合配套服务,形成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当时间来到2021年,也就是在果链公司陷入供应链危机的时候,蓝思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值得一说。

在客户例举中,蓝思表示,2021年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耕细作及口碑,赢得了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客户资源,如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华为、荣耀、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等。而上年的车企客户例举只有特斯拉。

但蓝思对新领域的探索不止于汽车。

2021年10月,当周群飞被投资者问及除了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是否还有发展其他战略业务的想法时,她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会守住我们的主业,持续、长期、高效发展,然后用我们的核心材料、核心技术、核心设备、核心理念,不断革新,吸纳更多优秀的团队去延伸做不同的行业。”

于是,紧接着在1个月后,蓝思科技就豪掷10亿元设立新能源公司,进入光伏领域,其称该项投资将为公司创造新的中长期增长点。再一个月后,公司与凯盛科技达成光伏领域的合作。

3年过去了,2024年,蓝思科技来自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59.35亿元,拥有超过30家智能汽车客户,周群飞着力打造的第二增长极潜力显现。

与此同时,她又嗅到了新的机遇。

蓝思在年报中透露,公司业务新增涉及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等。2025年将强化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多轮驱动”战略。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垂直整合与新兴市场拓展,加速AI眼镜、XR头显等领域技术突破。

从消费电子到“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的双轮驱动,再到“多轮驱动”,周群飞试图用多元化对抗苹果依赖的风险。

全球化野心

但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抛弃苹果这个金饭碗,周群飞想要的,显然是做大整个盘子,同时稳住消费电子这个基本盘。

回到蓝思科技本次港股上市的目的,全球化是摆在首位的,要义之一是为了配合大客户的战略。

蓝思表示,未来将实施以下战略以推动进一步增长,包括扩张和优化产能,加深全球化布局;丰富产品和服务组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改进智能智造系统以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研发投入;通过产业价值链整合及战略并购以促进增长。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将从战略上拓宽全球业务版图,确保贴近主要客户,并降低物流成本。计划通过在靠近主要客户的战略位置设立新的工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和优化产能。

具体而言,蓝思将在越南和泰国设立智能终端结构件(包括智能手机及电脑产品)以及智能汽车及驾驶舱产品生产线。预计泰国的新生产线将于2025年底开始运作,并于2026年逐步扩大生产,该生产线将主要用于生产智能汽车及座舱产品。越南的新生产线将于2025年底逐步开始运作,并于2026年逐步扩大生产。公司认为,这两地均拥有劳动成本具有竞争力、劳动力相对熟练以及消费性电子制造业成熟的优势条件。

公开资料显示,蓝思在2017年成立蓝思越南,自此开启全球化产业布局。以2024年收入计,蓝思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行业、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0%及20.9%。产能布局上,在国内外拥有九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包括位于东南亚的工业园区以及位于中国香港,还有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地的境外办公驻点。

由于关税政策变化,蓝思的重要客户苹果公司正在考虑将其供应链从中国分散到其他国家。而蓝思通过全球生产规划,可以继续从境外工业园区为客户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从资本效应来说,登陆港股也可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企业能够引入前沿管理经验、先进技术理念。

据悉,蓝思本次港股IPO获得了国际顶级机构的高度认可,香港公开发售获462.76倍认购,国际发售录得16.68倍认购,并引入了小米集团、世运电路、瑞银UBS、LMR Partners、橡树资本、QRT Capital、无极资本、大湾区、Verition、金涌等10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1.9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

尽管此前蓝思已经是全球触控功能玻璃面板最大的供应商,周群飞也拿下了“全球手机玻璃女王”的称号,但此次港股上市,更像是打出了一记明确的信号枪,推动蓝思“一块玻璃”从手机、平板向更多场景延伸,真正登上全球舞台。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