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险资入市并“长期持有” 财政部发布险企长周期考核新规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7月11日,财政部重磅发布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新规—《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称《通知》),通过弱化短期收益考核压力,引导险资减少股市短期抛售冲动,鼓励加大权益投资布局。
据财政部表示,上述《通知》旨在为落实中央金融办等6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持续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具体来看,《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对保险公司开展资金运用提出要求。
两项调整
据了解,《通知》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财金〔2022〕72号)、《财政部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财金〔2023〕89号)(以下统称《办法》)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中国人寿集团表示,《通知》是对《办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体现了财政主管部门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具体来看,《通知》将《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30%;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5年周期指标为“5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20%。
其次,将《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权重为30%;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权重为50%;5年周期指标为“5年周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权重为20%。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高林向记者分析,保险公司投资项目运行周期可能不止一年或者周期可调整。2023年以前,投资项目利润完全计入考核,但在《通知》下,当年利润只30%计入考核。从考核压力来说,保险公司当年抛售股票、兑现利润的动机“小了那么一点点”。
但同时,徐高林也指出,这种考核指标计算方法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可能比较轻微,主要是心里层面和情绪导向上的。因为作为一线投资人员还是比较看重实际收益。
此外,某券商非银首席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通知》考核指标增加了追溯收益的权重,可能对险企当年考核结果带来一些波动,因为2023年前险企投资业绩并不好。
但该分析师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新标准肯定是鼓励投资向价值风格转移,但当前投资风格的变化只会影响未来几年的考核结果。可以预期,越是国资背景的险企,未来保险资金投向越会向高股息资产倾斜。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同样向记者指出,在长周期考核落地之后,险资会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盘子大、股价稳定、分红高并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股票。
三点要求
除了调整相关指标和计算公式外,《通知》还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合理确定权益投资比例,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平衡,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
二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注重稳健经营,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努力增厚长期稳定收益,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增强投资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并不断健全内部投资管理制度,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体系,做好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收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风险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
中国人寿集团向记者表示,《通知》有利于支持国有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投资和业务战略布局,持续加大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力度。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认真践行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积极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投资与保险负债更为匹配的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此外,《通知》规定更加契合保险尤其是寿险的经营属性,从跨周期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评价体系,降低短期经营波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结果和风险水平,必将有力推动其长期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双向奔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实际投资A股的比例约为11%,距离25%的平均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今年1月份,六部门联合就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
彼时《实施方案》就提到,要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周瑾向记者表示,本次《通知》落实了《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在技术上清晰界定了指标的计算口径、权重分布和实施时间,确保中央关于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得以尽早落实。
周瑾表示,险资是天然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在当前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的优势,践行价值投资理念,为稳定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家战略发挥更重要的功能作用。
“之前的考核体系注重当前年的盈利水平,不利于险资加大入市力度和长期持有股票,甚至会引发一些人为的短期交易并引起市场波动。”周瑾认为,此次发布的《通知》使得长周期考核机制具有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引,并加速在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和主要份额的国有保险公司实施,可以给行业树立标杆,并进而影响其他所有制的保险公司乃至其他类型的资金提供方。
险资入市并不只是监管的引导和要求,也是保险资金在当下的必然选择。
周瑾分析到,从保险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和稳健经营的角度看,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的趋势下,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分享权益资产长期升值的盈利,也是行业应对利差损风险和穿越周期投资的必然选择。
广发证券也指出,《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这两大关键指标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将三年、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长周期考核的落实,将有效降低市场短期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及行为的干扰和影响,一方面对于稳定市场运行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属性,获得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缓解保险资金面临的利差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