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正文

沿着纬度听中国|寻味安化:薪火茶语 酿出时光沉香

2025-07-11 20:52:47 央广网

image.png

  神奇的北纬30°线掠过湘中大地,在资水之滨孕育出一片茶香秘境。7月10日,由央广网特别出品的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第四集《茶之故乡》在央视十套播出。本集镜头聚焦湖南安化,深入“中国黑茶之乡”,解码一盏醇厚黑茶中蕴藏的千年时光与文明印记。

  云上茶园(央广网发安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化,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带南端,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这里拥有全球85%的冰碛岩地貌,历经六亿年风化的独特土壤,富含锌、硒等有益元素。茶树生长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山间,生长缓慢,一年只采一季春茶。正是这海拔带来的温度与光照差异,以及“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自然法则,赋予了安化茶叶内质丰厚、滋味甘甜清冽的卓绝品质,自明清起便成为皇家贡品,在中国贡茶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茶农在山间采茶(央广网发赵子轩摄)

  在安化田庄乡高马二溪村,“90后”新茶人谌利的双手正在茶青间游走——时而匀翻快炒,让叶片在滚烫铁锅中翻飞起舞;时而转滚闷炒,以掌心温度唤醒茶叶内质;紧接着轻压慢揉,细观叶色由鲜绿渐转暗润,指尖感知着茶汁渗出时的微妙黏稠。

  渥堆发酵(来源: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四集《茶之故乡》截图画面)

  烘焙干燥(来源: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四集《茶之故乡》截图画面)

  安化黑茶的独特魅力,源于一道神秘工序——渥堆。在湿热的环境下,揉捻后的茶叶悄然发酵,微生物的奇妙作用,带来色泽的转变与醇厚滋味的形成。温度的精准拿捏,是成就黑茶“陈香”的关键。随后,还需用七星灶以隔年松柴明火烘焙干燥。

  “这灶一生火,就像自带风一样往里鼓风,里面的物质随温度慢慢氧化,让茶叶变得柔和。”谌利解释道,正是这独特的渥堆与松烟明火烘焙工艺,赋予了安化黑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深沉色泽、醇和口感和独特的松烟香。

  安化茶马古道——永锡桥(央广网发安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曾经,安化黑茶作为边销茶,沿着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边疆牧区,成为边疆人民“生命之饮”。今天,这份古老技艺在传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谌利等新一代茶人的带领下,安化黑茶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

  据悉,2024年,全县有茶园基地面积36万亩,年加工量达8.4万吨,全年实现综合产值268亿元。安化黑茶不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中国驰名商标,其制作技艺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产业的繁荣,源于不懈探索。安化坚持“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战略,在传承古法的同时,拥抱科技创新与时代潮流。从传统的茯砖、千两茶,到便捷时尚的速溶茶、袋泡茶、瓶装茶饮;从经典的茶品,到创新的荷香茯砖、桑香黑茶、黑茶牙膏、面膜等跨界产品;从茶园观光到茶温泉、茶民宿体验……安化黑茶正以多样化的形态融入现代生活。

  当《沿着纬度听中国》的镜头掠过安化的青山秀水,渥堆车间里弥漫着温润的发酵气息,古老的七星灶升腾起袅袅松烟,茶农在茶园与车间忙碌的身影清晰可见。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茶叶,都浸润着山水的精华与时光的沉淀;每一盏醇厚的茶汤,都诉说着千年的技艺传承与不息的创新活力。安化黑茶,正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山的厚重、水的灵韵、火的淬炼与时光的馈赠,成为中国茶文化宝库中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明珠。(记者黄珂岚)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