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大国创新密码:52万家企业手握372万发明专利

2025-07-18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国新办7月17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都明确了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到2025年的预期目标,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等。其中,有的指标已经提前完成。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十五五”知识产权规划编制相关工作,将进一步优化相关指标内涵。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这突出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相关龙头企业的发展上。

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在保护、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

申长雨介绍,我国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整体步入良好阶段。这一指标已提前实现2025年达到82分的预期目标。

我国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这两项指标也提前实现“十四五”预期目标。

今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彰显,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提前实现“十四五”预期目标。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4895.9万件,同比增长6.6%,平均每4个经营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

“高质量是近年来专利工作的关键词,有关部门大力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一些核心指标成绩明显。”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申长雨说,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4.4%,较“十三五”末提升6.1个百分点。

“这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的3/4这一比例是高度契合的,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新技术产出的主阵地。”申长雨说。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知识产权成果只有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由科技创新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应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发挥市场需求对技术迭代和普及的决定性导向作用。

培育一大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在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培育了一大批高价值核心专利,也出现了一批凭借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跨国企业,有力彰显了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方面取得的成绩。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介绍,截至今年6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七成左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已经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今年上半年,数字领域和医疗领域技术创新热潮高涨。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技术领域统计,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名前三位的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学技术,分别同比增长34.1%、22.7%和19.8%,远高于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增速。

“数字技术和医疗技术发明专利的快速增长,有效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蓄势赋能,为人民生命健康带来福祉。”申长雨说。

“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专利权人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高价值发明专利的创新和运用主体绝大多数是企业。目前,我国已有26.5万家企业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65.1万件,企业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到76.6%。高价值发明专利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技术领先优势,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比如在绿色环保领域,国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有4家企业进入2024年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其中既有国家电网、中国华能、南方电网等大型国企,也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申长雨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出9000余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按需匹配专利预审、专利导航、转化对接、投融资等个性化服务。指导各地围绕细分产业链开展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培育了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

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

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十四五”以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趋势?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最新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6.8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3.04%,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创新、提升效益、稳定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

一是创新投入高。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支出的“半壁江山”,体现了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聚效应。研发强度达到2.58%,远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水平。

二是经济效益好。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8万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7.0%,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61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4%,产业利润率实现稳定增长。

三是吸纳就业强。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就业人数达5081.2万人,比2020年增加404.6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从6.2%提升至6.9%。劳动生产率从25.9万元/人提升至33.75万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新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高达100%。“相关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几年前集成电路相关学科的毕业生还难以找到对口的公司,但现在已经供不应求,龙头企业纷纷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预定人才。”他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促进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动力。”王培章说。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