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赛在东莞举行,20支队伍竞逐“无声赛场”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实习生付维希东莞报道
7月20日上午,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三人制聋人篮球赛在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体育馆落幕,这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以来,东莞迎来的首个正式赛事,也是残特奥会东莞赛区3个项目中率先开赛的赛事,标志着这座城市正式进入“全运时间”。
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东莞赛区首赛,三人制聋人篮球赛为大众项目,于7月17日正式开赛。据了解,本届赛事共设男子听力残疾组和女子听力残疾组两个组别,吸引了全国20支劲旅参赛,经过小组单循环赛后,进行单场淘汰赛决出冠军;女子组6支队伍则通过单循环赛制直接决出名次。
三人制聋人篮球赛在东莞举行。受访单位供图。
在赛场上,由于比赛全程不允许佩戴助听设备,运动员之间无法使用语言交流,主要依靠手语、眼神和长期训练形成的默契来完成协作,一旁的边线裁判则通过特定的红旗“旗语”向运动员传达指令,以弥补运动员听不到哨声的不足。
在为期四天的篮球比赛里,20支参赛队伍同场竞技、激烈角逐,最终福建队、天津队、四川队获得男子组前三名,山东队、江苏队、四川队获得女子组前三名。
赛场之外,同步启动的“科技助残展示活动”成为最大亮点,聚焦残疾人沟通交流、康复训练的实际需求,残特奥会东莞赛区执委会发挥科技优势,在赛场旁精心设立信息无障碍体验区和智能康复设备展示区两大展区,一系列东莞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助残设备亮相。
在信息无障碍体验区,重点展示了东莞电子信息龙头企业——viv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听障、视障群体量身打造的“vivo听说”和“vivo手语翻译官”,它们以信息技术上的突破架起残障人士与普通人群沟通的桥梁,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此次比赛的志愿服务中。
图为东莞企业研发的手部功能仿生设备。受访单位供图。
在智能康复设备展示区,展出了“希望之手”手功能康复训练器、“喜乐行”足踝关节训练器、“灵动掌握”手部功能仿生设备等创新产品,这些均由东莞本土企业研发,帮助残障人士轻松掌握打字、行走等生活技能,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次代表广东队来东莞比赛,体验非常好,各方面无障碍设施很完善。这些科技产品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东莞的科技实力和城市温度。”在专业讲师与志愿者协助下,来自广东潮州的听障运动员曾哲浩深度体验了“vivo手语翻译官”,通过手语告诉记者。
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中,东莞赛区还将承接4个比赛项目,其中,十五运会2个项目分别为篮球(五人制男子成年组)和举重;残特奥会2个项目为篮球(聋人女子)和举重,后续东莞将全力推进各项赛事事宜,努力办出一场精彩纷呈、全民共享的体育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