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答卷精彩
“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在全球变局中逆势上扬,顶住压力、稳中提质。五年来,不仅“做大了体量”,也“做强了结构”,更“锻造了韧性”,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
▷“十四五”期间,外贸体量持续扩大。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服务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2024年的64.8%。
▷外贸结构更加优化。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7万亿元,5年增长67%。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38%,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额增长近四成。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相当于出口中每5美元里就有近1美元来自高技术产品,“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攀升。
▷外贸韧性不断增强。面对外部挑战,我国积极拓展多元市场。东盟已经连续5年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贸易额同比增长9.6%。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已经超过了50%。五年来,我国外贸产供链更完备、更灵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强、底气更足。
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破50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60%左右,一个体量更大、品质更优的消费大市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以来,中国的消费市场持续扩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中国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和美国作个比较,从绝对值来看,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美国的80%左右;但是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按照世界银行所给出的数据和算法,去年,我国的市场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国的1.6倍。不仅如此,网络零售市场连续12年全球最大,汽车销量连续16年世界第一,一个个细分市场也保持着“龙头”地位。
▷品质消费走进了千家万户。就拿消费品以旧换新来说,自去年9月至今,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每卖出十台车就有五台是新能源车,全国已有约4亿人次享受到了补贴优惠。
▷比商品消费增长势头更快的是服务消费。2020—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现在老百姓每花10元,就有4.6元用在了服务消费上。随着更加丰富多元的新业态、新场景激发消费热情,消费主引擎作用正持续显现。
多项民生指标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7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十四五”期间,我国接续推出一批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回应民生之盼,加力解决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
▷多项民生指标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增量超过“提高1岁”的规划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超过95%的规划目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达到3.6人,超过3.2人的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教育更公平更普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比“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医疗服务资源加快扩容下沉。“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总数已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4亿多人次。
▷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一个个数据的增长,托举起“关键小事”里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大步迈向全球创新中心。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达到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如今,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研发投入高增长的主要力量,研发投入中超过77%来自于企业。
▷“十四五”期间,我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46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合力推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生产的集成电路产量比“十三五”末增加大约1900亿块,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了“中国芯”。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
如今,我们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创新制高点。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中国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大步迈向全球创新中心。
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怎么做到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告诉你绿色发展的中国答案。
▷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也就是说每产生100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量比“十三五”末减少了11.6%,能耗下降的同时,另一个指标的水平却提高了,那就是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一降一升间,我国用更少的能源资源创造出了更多的社会财富。
▷从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来观察或许更直观,“十四五”期间,这些高耗能行业的能效标杆产能比“十三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钢厂一年少烧掉约3000万吨煤。与此同时,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现在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
▷生活方式更低碳。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在“两新”政策带动下,每销售的10台家电中有9台是一级能耗。如今,森林覆盖率超过25%,增量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这一个个历史性的突破,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风景。
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
“十四五”时期,中国基建不断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每10个行政村就有9个通上了5G。
▷“十四五”期间,一个个基建项目穿山越壑,填补着交通网上的空白。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全国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到97%。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建成率已超90%。
▷交通网“主动脉”更加畅通,“毛细血管”也更加发达。2024年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更多乡亲“出门就上车、村口取快递”。
▷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覆盖了98.4%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大减少了新能源汽车驾驶员的里程焦虑。5G基站数量超448万个,每10个行政村就有9个通了5G。今天,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风电装机、光伏装机、充电桩、快递网点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撑起了经济跃升的坚实基座,更托起了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经济五年跃升预计超35万亿元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一项项新突破、新变化在五年间竞相迸发。中国经济如何连上三个大台阶,用五年时间长出了一个长三角的经济体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三大台阶,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光是5年经济增量,预计就将超过35万亿元。这个增量到底有多大?它不仅超越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一年的经济产出,甚至超过了全球经济排名第三国家的体量。
▷实体经济根基越筑越牢,“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的制造业增加值都保持在30万亿元以上,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在工业品领域,我们拥有超过220项产量世界第一的纪录。一批“首个、首次”新成就陆续解锁,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下水,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增长“成色”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落地,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已突破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中国经济向“新”而行,正在为下一个五年积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