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罗四会惠东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迈向“千亿时代”

2025-07-23 17:28:31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冯玉怡

南方财经记者  冯玉怡  广州报道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发布了《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成果并揭晓了2025赛迪百强县名单。研究指出,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与此同时,千亿县持续扩容,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

榜单显示,广东省博罗县、四会市稳居百强阵营,分别位列第65位和第85位,位次分别较上年提升1名和2名。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惠东县则作为新锐力量首次跻身百强榜,位居第100名。此次,广东3个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这一成绩充分彰显出全省县域经济正释放蓬勃新活力。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底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县域经济专班围绕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强化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持续完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百强县再扩容

当前,广东县域经济正加速进入“千亿时代”。作为广东县域经济领头羊,博罗县2024年GDP已达952.2亿元,距离千亿县仅“临门一脚”。博罗县若延续当前增长势头,持续瞄准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今年有望率先突破千亿大关,冲刺广东首个千亿县。

肇庆的四会市同为全国百强县,则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突破口,链式布局打造产业生态,依托小鹏汽车肇庆制造基地的“龙头效应”,构建“隔墙供应”式配套体系。目前,该县已吸引109家产业链企业集聚,形成519.5亿元产业集群产值,推动肇庆成为广东三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之一。

以“中国女鞋生产基地”闻名遐迩的惠东县,此次入围百强绝非偶然。近年来,面对传统产业转型阵痛,惠州市惠东县依托“百千万工程”精准施力,在动能转换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上,走出了一条特色突围之路。2024年,惠东县地区生产总值828.51亿元。

“以前一双鞋利润薄如纸,现在能卖出品牌溢价。”当地知名鞋企负责人感慨。通过引入智能设计、自动化生产线,并聚焦高端定制、国潮设计转型,惠东制鞋业告别了“贴牌代工”的旧标签,年产女鞋逾9亿双、行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汇聚超6000家制鞋及配套企业。

全球成年女性消费群体中,每4人便有一位身着惠东制造的女鞋。作为深耕数十年的世界级产业基地,惠东已崛起为全球女鞋供应链的核心枢纽。​

面朝大亚湾,背依莲花山脉,“依山向海”的惠东敏锐捕捉能源革命机遇。随着中广核太平岭核电站、港口海上风电两大国家级项目先后扎根,惠东迅速围绕海工装备制造、风电运维服务等链条延伸。风机叶片、塔筒等关键部件本地配套率不断攀升,一条贯通研发、制造、安装、运维的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科技赋能下的“风光无限”,正成为驱动惠东经济跨越赶超的核心引擎。

作为广东千亿县的“后备军团”,博罗、四会、惠东三地凭借产业基础,锚定沿海产业带协同优势,通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区位集约化,布局构建起“链主企业+特色集群+区域联动”的发展范式,其共性路径折射出广东县域经济的深层逻辑。

“百千万工程”再造县域经济​​

惠东的“突围”,正是“百千万工程”实施近三年来广东县域经济系统性变革的缩影。数据显示,当前广东57个县(市)GDP增速连续两年超越全省均值,呈现增长动能转换新气象。县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46.4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窄至2.32:1,城乡融合进一步深化。

此外,广东县域产业载体持续扩容。广东以省级产业园为核心抓手,推动各地深耕1-2个优势产业集群,差异定位、错位发展,避免了县域产业的同质化内卷。博罗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跃居全国第65;四会聚焦先进装备制造、金属深加工巩固强县地位;惠东的绿色能源和时尚鞋业则成为突围关键。

截至今年5月底,57个县(市)布局64个省产业园区、13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共建产业孵化基地、各种形式“反向飞地”超110个;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累计新承接1620个产业转移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800亿元。

县城不再只是行政中心,更是产业升级的“强磁场”。广东在基建、公共服务上持续投入“强县城”。博罗加速融入“深圳都市圈”交通网,四会构建“15分钟优质教育医疗圈”,惠东布局高端商业综合体与人才社区。

近年来,广东省突破单向帮扶逻辑,创新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机制。深圳福田携手博罗“飞地”共建现代产业园,园区入驻企业为“飞地”企业,可叠加享受深圳市福田区和惠州市博罗县的产业政策支持;增城四会合作共建“反向飞地”,共建“四会(增城)科创孵化中心”和产业协同发展中心。

自2022年底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县域经济专班围绕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强化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持续完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百强县的扩容背后,映射出广东县域正突破资源禀赋限制,在产业链条中找到新定位,正逐渐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强县带动作用显现。​一方面,珠三角与粤东西北间产业要素双向流动,另一方面,中心城市与县域之间,逐渐形成了创新协同、合理分工的新局面,广东县域经济正迎来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的新阶段。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