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外包迎“黄金发展期”,500亿新起点上武汉如何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武汉报道 “虽然目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以服务业转移为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加速推进,中国服务贸易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下称“服博会”)上表示。
会上数据显示,2006年至2024年,我国服务外包规模从13.8亿美元增至3138亿美元,增长了227倍;离岸服务外包规模从13.84亿美元提升至16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0.4%;我国服务外包主体从500多家扩展至86301家,增长了171.6倍;我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由不足6万人猛增至1696.5万人,增长了281.7倍。
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国服务外包的业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展馆内看到,一批服务外包企业在此次服博会上展出了AI和数字技术赋能下最新的地理测绘、语言翻译、医疗服务、智慧支付等领域的创新产品。这意味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从基础信息技术外包向高附加值领域扩展。
而今年也是服博会连续第三年落地武汉。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湛表示,近年来,武汉深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2024年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突破500亿元,呈现量质齐升良好态势。“下一步,武汉将借助服博会的平台,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服务外包发展高地、营商环境高地,实现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新一轮跃升发展。”
武汉服务外包执行额首破500亿元
“三届服博会连续在武汉举办有其特定缘由。武汉是我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产业起步早、基础扎实、人才雄厚,同时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在这里举办服博会,能够借助武汉力量凝聚全球资源。此外,武汉光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商业航天和网络安全等与服务外包密切相关的行业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特邀副会长柴海涛表示。
据了解,2009年武汉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四五”期间,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7.5%,离岸、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分别年均增长15.9%和25.4%,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居中部首位。2024年,武汉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突破500亿元,今年上半年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0.3%。尤其是高附加值领域增长迅猛,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分别增长20.3%、60%,地理遥感、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等细分领域增速均超50%。
一批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产品在此次服博会上亮相。例如,传神语联展出的一款小巧轻便的手机支架款AI多功能翻译机,该机器精致小巧,支持多种语言与中英文的即时互译,具备离线翻译、拍照翻译等功能,适用于追剧、旅游、会议、通话、跨APP翻译等场景。这款AI多功能翻译机于今年6月上市,已接受小批量预订。
传神语联副总裁石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这款产品目前已支持超140个国家语言的双向互译,离线也可支持14种语言翻译。操作也很简单,只需按一下翻译机设备上的小按钮,不到一秒就能完成翻译。
2022年2月,传神入选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石鑫表示,公司拥有自己原创的大模型“任度大模型”,并衍生开发出一些行业模型,满足不同领域的客户在数据处理、信息加工、图片标注等方面的需求。“可以说是以技术赋能为先,文化驱动为后。”
武大科技园在此次服博会上展出了湖北施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星地融合定位芯片、武汉天际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立体监测工作站等。作为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基于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战略,园区推动园内地理信息企业相关服务产品走向世界。
武汉大学科技园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今年,日本一家知名地理信息企业物色设计公司,来到武大科技园开展了考察洽谈,并形成了实质性合作。通过在日本当地设立技术商社的模式,将园区和基地的产品和服务向日本市场进行开拓,目前第一批相关产品已在日本开展应用测试,可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网的检验检测、电力沿线设备设施巡检等领域。“通过这种合作模式,预计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30%以上的业务增长。”
把握服务外包新形势新机遇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继续维持逆势上扬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达30535亿元(约4351亿美元),执行额 22197亿元(约 31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3.3%。
规模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2025中国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发展报告及优秀案例推介》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 (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4657亿元、1858亿元和5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79%和13.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强调,数智化技术赋能服务外包分工颗粒更细、创新成本更低、个性化连接更便捷、多方协同效率更高、服务规模和范围更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促进高知识、高智能服务业向外包转变,服务外包重要性和竞争力快速提升。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基础稳固,持续升级,可凭借显著提高的创新能力、超大规模的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服务业比重、人力资本的综合优势、快速发展的数智产业、深入实施的全球化战略等,实现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江小涓表示。
柴海涛指出,服务外包行业向数字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转型升级,不仅是中国服务外包的趋势,也是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服务外包是经济全球化下一步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特别是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局面下,服务外包行业向产业链内部合作和产业链横向合作方面拓展,具有大量可挖掘的机遇。
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新形势下,武汉应如何把握机遇?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看来,武汉需要提升混合所有制制造业国际化水平,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打造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同时,武汉需提升服务外包的增值能力,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推动服务外包规模、营收、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利润率、资金周转率、杠杆率的持续增长。“这些都是服务外包发展的硬指标,也是衡量地方服务外包是真抓实干还是形式主义的试金石。”
此外,张燕生提到,武汉要把握周边区域分工和“南南合作”的机遇,推动武汉服务外包的动能创新、结构创新、模式创新,以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助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