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青岛金融业上半年成绩亮眼:保费增速8.31%,超全国平均水平

2025-07-28 20:45: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郭聪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山东报道

7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重点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青岛金融业成绩单亮眼:全市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31%,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绿色贷款余额达5923.83亿元,较年初增长15.28%,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

着力解决重点领域融资难题

青岛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丰朝晖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6月末,青岛银行业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27亿元,同比多增240.5亿元,增速6.36%;存款余额2.8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17亿元,同比多增807.5亿元,增速6.42%。

其中,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8.31%,增速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累计赔付支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6%,新增风险保障金额94.15万亿元,保险资金在青运用规模860亿元,同比增长23.4%,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在着力解决重点领域融资难题方面,青岛金融监管局重点推进两项机制建设:一方面做优做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做深做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双管齐下破解市场主体融资困境。

在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方面,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山东省住建厅、山东金融监管局等9部门出台15条增量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涵盖支持项目开工、刺激住房消费、推动“以旧换新”等多个方面。其中,将符合条件的“商改住”项目纳入“白名单”予以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项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住房“以旧换新”提供配套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青岛市共有“白名单”项目316个,授信金额2098亿元,放款金额1518亿元,审批放款率100%,在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授信总额居第十位。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青岛金融监管局会同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开展“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推进月”活动,组织五大专项行动,包括金企对接、政策宣传、驿站服务等。同时,搭建线上“金融产品超市”,设立309个“金融服务驿站”,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窗口。截至6月末,累计走访小微等各类经营主体26.72万户,发放贷款5.42万户、金额2789.03亿元。小微企业协调机制项下贷款利率3.38%,持续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小微无还本续贷金额441.64亿元,同比增长65.8%。

关注特色行业

在绿色金融方面,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市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提出16项政策举措,推动绿色投融资市场规模扩大和服务体系完善。截至6月末,辖区绿色贷款余额5923.83亿元,较年初增加785.16亿元,增幅15.28%,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逐年提高。

青岛作为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是其特色产业之一。青岛金融监管局就此牵头印发《关于青岛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青岛市“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框架,推动辖区海洋经济贷款余额和海洋保险保障金额稳步增长。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海洋类特色分支机构、专业部门和创新实验室,引导保险机构在青组建总部级海洋保险中心、航运保险中心。此外,配套制定涉海龙头企业、高成长性海洋企业、重点涉海项目“三项清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首贷力度,开通授信、审批、放款、理赔等“绿色通道”。

金融支持稳外贸方面,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市商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等四部门印发《青岛市金融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建立外贸企业白名单“月度监测、季度推送”工作机制,在市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下设立外贸工作组,组织对外贸企业开展上门“送政策”宣讲,实现2.64万户各类外贸企业全覆盖走访,“一企一策”深化金融服务。引导出口信保公司优化不同业务场景理赔模式,提高理赔效率;用好海外投资保险产品,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布局。

面向未来,青岛金融监管局将持续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以及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落地,在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上,将着力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流程,提高穿透监管能力,筑牢合规经营防线,持续深化央地协同,构建更加高效、安全的金融监管体系。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