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货场”犹在:广州火车站升级带动商圈转型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7月1日,在全国铁路三季度运行图调整后,广州火车站正式告别传统普速列车主导的时代,迎来了历史性转变。
始运营于1974年、曾被誉为“祖国的南大门”的广州火车站,是不少外乡人南下广州的第一站。30年间,广州火车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为毗邻的流花服装商圈带来了庞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极大地推动了包括白马服装城在内的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
据戴德梁行统计,广州火车站周边的流花、站西等商圈一度聚集了超过30家时尚商贸类专业市场,市场经营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总商户近900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
在白马服装城经营近30年的商户杨姐是众多闯荡者中的一员。“那时候生意真的很好做,来到广州后不久我们就开了工厂,当时没有‘限流’的概念,货物都供不应求,我们经常拉下卷帘门,来阻挡抢货的客户。记得有一次大家一拥而上,把卷帘门都挤坏了。还有部分客户直接到我的工厂去抢货,甚至帮忙打包、剪线头、钉扣子。”杨姐回忆称,可以说她见证了广州服装批发行业的黄金年代。
如今,广州站跨入为以动车组为主的高铁时代,随着广州站片区改造更新后,传统的服装批发或零售产业优势还会在吗?广州站进入高铁时代后,新的业态会否应运而生?南方财经记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地走访。
“服装批发产业优势依然在”
发展初期,广州火车站的交通优势为流花服装商圈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火车站周边的便利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服装个体户和商家在此聚集,形成以服装批发为主的商圈。如白马服装市场、壹马服装批发广场、红棉时装城等知名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都从那时起逐渐成型。其中,白马服装市场还成为国内首个“入室经营”的批发市场,开启室内批发模式。
1993年,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开业。受访者供图
尔后,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等高铁站陆续开通,到穗的客户被分流,流花商圈商户的经营模式也从“批发”转向“批发兼零售”。
杨姐仍专注于线下经营,她采取零售加批发的模式,依靠批发市场的时尚产品、品牌化策略及价格优势吸引顾客。“我们零售价格相比一般的商场要低约50%,可以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和性价比。”
但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商圈也面临着品牌难以提升、空间难以匹配等问题,《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提出,广州站改造将实现“站、城、产、居”一体化建设,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区域。
借助广州站的建设,广州将逐步培育枢纽型国际商圈,形成“1+6+2”产业体系。
“广州站的升级改造,我不认为会对服装批发产业造成很大影响,人、货、场几大元素依然存在。广州站升级为以动车组为主的高铁时代,反而意味着我们能够吸引来自更远地区的采购商和消费者,拓展市场辐射范围。”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总经理金燕妮提出,高铁带来的高端商务客流,也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整体形象和商业氛围,促使白马向更高品质、更具时尚感的方向发展,以匹配新的交通枢纽所带来的机遇。
白马服装批发市场等流花商业楼宇披上“新装”。受访者供图
南方财经记者留意到,越来越多的流花商业楼宇披上“新装”,更多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穿梭在人海中,成为这片时尚商圈行走的代言人,这也推动着流花商圈的专业市场在产品结构和品牌定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升级。
“虽然火车站的升级减少了部分客流量,给商户经营带来压力。但从长远考量,火车站升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升级完成后的巨大红利将远超短期的困难。”金燕妮说。
转型会否孵化新的“金凤凰”
广州站附近的专业批发市场经过不断转型,其档口仅作为商品展示窗口和洽谈场所,商品的仓储物流环节已向中心城区外围或工厂转移。以万菱广场、白马服装市场等为例,大部分商户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将商品的销售和展示放在专业批发市场,生产和配送则在工厂直接完成。
取而代之的是,随着该片区改造升级,专业市场正接纳更为多元的业态和功能,以开放、共享的社区空间,辐射产业链以外及更多外延的消费者、从业者。金燕妮认为,广州服装产业应练好“内功”,鼓励商户发展高端产品线,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品牌建设。
例如,传统批发市场开始从市场走向“商场”,火车站商圈服装专业市场更加注重展示、体验和品牌,不再是货积如山的货品集散地。与服装相关的物流、包装、加工等行业都在发展,消费者不需要直接从这里拿货,专业市场正在走向展贸化,来这里看中的衣服,过两天就可以从厂家发到消费者家。
如今,不少服装批发的专业市场减少了档口数量,开始走小而精、小而美的路线,从前低端化的档口管理模式全部淘汰,逐渐吸引头部设计师品牌入驻,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力品牌社区”。
而作为一线经营户,杨姐则希望相关部门在文旅方面发力,例如设立直通车等,将广交会、美博会的众多采购商引流到流花商圈,将流花商圈变成消费景点,实现客群从单一采购行为慢慢升级为商务、消费行为,从而带动整个商圈的发展。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州站升级为高铁站的历史性转变,这将为流花商圈带来更多高端商务旅客和时尚消费者,成为市场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随着火车站的持续更新,酒店、餐饮配套以及越来越通达的道路交通,都将为商圈引来更多流量与活力,甚至吸引更高端的业态。
以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批发市场整体搬迁为例,随着改造更新,在“动批”原址上,科技与文化的种子破土而出:北京“动批”变身“金科新区”,税收跃升25倍,单位产值实现质的飞跃;“大红门”原址崛起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吸引270余家高精尖企业入驻,元宇宙体验馆里访客可与“数字苏东坡”吟诗作对。
随着广州站迎来新的时代,这个片区能否孵化出更具附加值的“金凤凰”,仍需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