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玩自托管?稳定币巨头Circle要办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黄子潇深圳报道
上市未满一月, “稳定币第一股” Circle着手申请银行牌照。
当地时间6月30日,USDC稳定币的发行商Circle官宣,已正式向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提交申请,拟设立一家国家信托银行——第一国家数字货币银行(First National Digital Currency Bank, N.A.)。
根据Circle官网介绍,该银行将作为受OCC监管的托管机构运营,获批后,Circle将借此自主托管超过600亿美元的储备资金,亦能为机构客户提供数字资产托管服务。
尽管发行USDT(泰达币)的Tether仍是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商,Circle位居第二,但Circle在宣传USDC时增加一个“全球最大受监管支付稳定币”的定语,以押注合规性的红利。在上个月登陆纽交所后,Circle成为“稳定币第一股”。
对于Circle而言,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导致USDC脱锚至0.87美元的教训仍历历在目。
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Circle 设立银行有助于提升储备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并降低第三方托管成本,Circle正在从单一的稳定币发行人转型为合规的金融基础设施提供者。不过,由于各地监管制度的差异,自托管模式可能难以立即复制到其他地区。
并非办“真银行”
Circle本次申请的是联邦信托银行(National Trust Bank)牌照,与传统银行不同,该牌照并不允许吸收存款或发放贷款,主要提供托管、结算、交易等基础服务。
若顺利获批,Circle将设立继2021年加密货币托管商Anchorage之后,美国第二家持有国家信托牌照的数字货币银行。
Circle办银行意欲何为?
第一个逻辑在于安全性。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使得Circle公司33亿美元的USDC储备资金被困,引发市场挤兑后,导致USDC短暂脱锚至0.87美元,这一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数字资产自托管服务商Safeheron CEO Wade Wang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Circle 自设银行托管自有储备,可以降低对其他银行的依赖性,更能掌握资金安全。“拿下银行牌照后,Circle 的稳定币就不只是一个支付工具,而是拥有了自己的金融基础设施。”
第二个逻辑或在于降低费用。从商业模式来看,USDC与美元1:1挂钩,Circle每收取1美元即返还1单位USDC,收取的美元即成为储备资金,该公司绝大部分收益来自储备金产生的利息。
官网显示,目前Circle发行的USDC规模达到615.6亿美元,储备资产为619.3亿美元。Circle将约86%的储备资金存于“Circle储备基金”中,并委托纽约梅隆银行作为托管人,贝莱德作为管理人,
托管人意味着托管费用。财报显示,Circle的营业费用在近三年从1.86亿美元攀升至2.33亿美元,毛利则在去年下滑了7.31%。
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师Jeffrey Ding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Circle 设立信托银行旨在降低对第三方托管机构的依赖,减少对手方风险,自主管理储备可降低托管费用,还能通过持有短期美债等获利息收益。他认为,Circle押注的是监管合规性带来的市场信任红利。
美元稳定币“国家化”?
一直以来,美国稳定币一直被视为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数字化延伸,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现代化升级。目前,主流USDT和USDC两种稳定币共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由于美债也可作为稳定币的储备资产,美国推行稳定币的一大原因是为美债创造额外需求。例如,Circle将约85%的储备资金投资于美国国债,剩余15%现金则存放于全球系统性银行。
尽管设立受OCC监管的银行意味着更高的监管成本,但Circle仍然执行申请,这是一次稳定币发行人与监管机构的深度合作,也引发了市场对美国是否要将稳定币“国家化”的议论,部分观点甚至认为这是“稳定币联邦化”进程的开始。
正如本次Circle公告所说,获得受监管的国家信托银行牌照将有助于满足《GENIUS法案》的预期要求,意味着数字资产整合进“更广泛的美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
据悉,国家信托银行的牌照可以使Circle直接接入美联储的支付系统,以清算和结算美元交易。当地时间7月2日,加密货币公司Ripple的CEO Brad亦在社交平台上官宣,表示正在申请这一牌照。
Circle首席执行官Jeremy Allaire在声明中表示,通过申请国家信托银行牌照,Circle正在采取主动措施进一步加强USDC基础设施,与美国新兴的监管框架保持一致,同时增强美元的覆盖范围和韧性。据悉,该银行还能提供代币化资产(如股票和债券)的托管服务。
Jeffrey向记者分析,美国通过立法将稳定币纳入美元体系,既对冲加密货币对法币的冲击,又为跨境支付提供新工具,有助于争夺国际话语权。
是否适合全球推广
Circle官网显示,该公司已经获得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新加坡、阿联酋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牌照。
尽管全球各地区在稳定币立法上相继取得进展,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框架。
本次Circle申请银行还涉及一大问题——即“自己管自己的钱”,稳定币发行人自主托管是否合规?
“Circle 在美国设银行自托管 USDC 是有合规空间的;但在中国香港,受限于‘必须第三方托管’的规则,目前还行不通。”Safeheron CEO Wade Wang向21记者表示。
据香港《稳定币条例》规定,储备资产必须由持牌的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托管,例如经香港金管局认证的商业银行、数字银行,旨在防止挪用和利益冲突。
他向记者表示,美国的稳定币监管路径更为灵活,企业可自主选择合规方式,但监管体系分散、不统一;香港监管更明确统一,采取强制牌照制度和第三方托管等要求,对企业的可操作空间限制更大,这样的差异也导致美国的自托管模式在香港较难大规模复制。
目前,稳定币的生态已经清晰,包括上游的发行人、托管人、储备资产管理人,中游的交易所、技术支持方,下游的用户等。但作为发行人的Circle也想自行托管储备资金,这一“身兼数职”等行为是否会改变行业生态?
Wade Wang进一步从技术层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Circle 正在从单一的稳定币发行方,加速转型为合规的金融基础设施提供者,这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他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采用的 HSM(硬件安全模块),逐渐难以胜任更加复杂的数字资产托管需求。未来的解决方案将进一步融合多种技术,例如当前主流的 MPC(多方安全计算)+TEE(可信执行环境),通过分布式密钥管理避免单点风险,灵活适配区块链的多种应用场景;又如 MPC + 智能合约 + 硬件隔离的组合架构,既能确保安全与效率,也有助于满足合规要求。这也将加速推动传统银行迭代其底层基础设施,以顺应数字资产时代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