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仅两成获净申购,汇添富创新医药居榜首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庞华玮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交出了一份矛盾的成绩单:一边是二季度基金净值继续上涨,另一边是基民加速赎回。
不过,二季度,基民用脚投票之下,基金的悲喜并不相通。一边是“回本杀”下,八成主动权益基金遭净赎回;另一边是一批基金成了“吸金王”。
今年获得资金青睐,并实现规模明显增长的主动权益产品,大多具备风格鲜明、定位清晰的特点,比如聚焦于特定行业,如机器人、医药、军工等,又或者是投资于红利、科创、小微盘等主题风格产品。
加速赎回
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被加速赎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二季度,在主动权益基金(注:剔除新发基金影响,选择“基金成立超过1年”,即基金在2024年二季度之前成立)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被净赎回了4.75%,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分别被净赎回3.22%、6.31%、3.27%,相较于2025年一季度的0.80%、2.07%、2.20%、2.62%,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赎回速度加快了。
不过,尽管比一季度加快赎回,但比起上述基金2024年四季度净赎回的6.20%、5.76%、10.63%、8.00%,二季度赎回速度慢了不少。
总体来看,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赎回速度较2025年一季度加速,但较2024年四季度的赎回速度则大幅降速。
业内认为,基民整体还陷在“保本出”情绪中,“回本赎回”现象反而有所强化,主动权益基金还未步入“基金好业绩吸引增量资金”的正向循环中。
从规模来看,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有数据统计的4535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成立于2025年二季度之前,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下同),有1714只规模增长,占比约37.79%;2821只规模下降,占比62.21%。
从份额来看,二季度,4535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868只被净申购,占比19.14%;有3568只被净赎回,占比78.68%。另有少部分额度不变。
主动权益基金中,四成基金规模增长,六成基金规模下降;两成基金被净申购,八成基金被净赎回。
谁最“吸金”?
二季度,一批业绩出色的主动基金获得净申购。
2025年二季度,规模增长最多的前10只主动权益基金分别为:汇添富创新医药(+43.57亿元)、华夏军工安全(+35.26亿元)、中欧红利优享(+24.31亿元)、永赢先进制造智选(+23.27亿元)、永赢医药创新智选(+23.21亿元)、中欧科创主题(+21.31亿元)、诺安多策略(+17.19亿元)、永赢睿信(+15.94亿元)、大成优势企业(+15.92亿元)、兴证全球欣越(+14.31亿元)。
单个基金份额看,份额增长最多的为汇添富创新医药,增加19.82亿份,其次为华夏军工安全和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份额分别增加18.53亿份和15.21亿份。
紧随其后的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兴证全球欣越、中欧红利优享、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中欧科创主题、中欧信息科技、财通资管数字经济,二季度份额增长均超过9亿份。
信达证券认为,二季度特色产品受资金青睐。一季度和二季度实现规模明显增长的主动权益产品普遍具备风格鲜明、定位清晰的特点,多聚焦于特定行业(如机器人、医药、军工等)或投资风格/主题(如红利、科创、小微盘等),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更易获得资金青睐。
谁被赎回?
二季度,近八成主动权益基金遭遇净赎回。其中,明星基金成为重灾区。
从单个主动权益基金份额看,二季度份额缩水最多的是长信金利趋势,下降27.31亿份;其次为易方达医药生物,下降16.89亿份;再次为景顺长城价值边际,下降15.68亿份。
此外,工银创新动力、嘉实港股优势、中欧医疗健康、宝盈品质甄选、嘉实红利精选、汇添富医疗服务等基金二季度净赎回份额均超过10亿份。
这此被净赎回较多的主动权益基金,大部分为明星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金二季度的业绩优秀,比如赎回前10名中,有3只医药基金,它们的业绩排名前列:张韡管理的汇添富医疗服务,二季度收益21.65%;杨桢霄和许征管理的易方达医药生物,二季度收益为15.18%;葛兰和赵磊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二季度收益为5.80%。
此外,二季度净赎回份额前十名中,刘杰和陈黎明管理的嘉实红利精选、张金涛管理的嘉实港股优势、张仲维管理的景顺长城科技创新,它们二季度收益均超过7%,表现出色。
二季度,一批绩优基金被大量净赎回,这意味着它们被“保本杀”。
而从规模来看,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下降前十是:易方达蓝筹精选(张坤)-39.65 亿元、景顺长城价值边际(刘苏)-26.17 亿元、易方达消费行业(萧楠)-20.89 亿元、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刘彦春)-20.78 亿元、招商优势企业(翟相栋,陆文凯)-20.14 亿元、中金新锐(丁杨)-19.34 亿元、景顺长城策略精选(张靖)-17.98 亿元、工银创新动力(杨鑫鑫)-17.91 亿元、宝盈品质甄选(杨思亮)-17.10 亿元、富国天惠(朱少醒)-17.06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规模下降较大的主动权益基金,大部分是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比如张坤、刘彦春、朱少醒、萧楠、翟相栋等,而如今随着巨额赎回,他们的明星光环似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