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王如忠:技术赋能新质供给,千亿扶持助推产业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实习生刘是卓 上海报道
6月25日,“2025电商消费新生态: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闭门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与会多位电商消费领域专家探讨了新形势下电商消费的最新趋势,建言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会上,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如忠指出,商家、消费者与平台是利益共同体,如何打造三方共赢的生态是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电商行业并未进入存量时代,随着新消费和新技术的涌现,电商行业将出现新增长点,行业规模还会逐渐扩大。”王如忠表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商平台的角色将从流量分配向生态赋能转变,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通过“千亿扶持”,以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产业的做法值得肯定。
以新技术赋能新质供给
这两年来,电商行业流传着“行业饱和”“存量竞争”的论调,对此,王如忠不以为然:“是电商平台的数量已经不能增加了,还是电商GMV已经不可能增长?我觉得都不对。”
回顾今年“618”,电商行业依旧交出了颇为亮眼的成绩单。星图数据发布报告称,2025年“618”购物节综合电商销售总额为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即时零售销售额达296亿元,同比增长18.7%。
王如忠表示,以即时零售为例,全新的消费模式和创新的电商形态会持续涌现,“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配送技术的发展,都为电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电商如何优化商品供给?王如忠指出,技术供给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我们需要依托技术手段甄别并推广真正优质的产品,通过流量倾斜、资源赋能与精准补贴等平台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这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筛选和扶持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供给形式。”
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在今年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承诺未来三年投入超 1000 亿元资金和流量资源,助力商家和产业新质转型。数据显示,2024 年四季度,拼多多“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已深入超1000个农产区和产业带,覆盖食品生鲜、个护美妆、家居百货、数码电子等多个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150%。
此外,针对当前很多市场爆火的现象级产品,王如忠表示,背后反映出消费者特别是新消费人群,从传统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文化需求升级的趋势,他建议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地洞悉新消费需求,在做好品质把控和市场营销的同时,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价值链。
电商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行业等多方协同
在王如忠看来,让广大农村消费者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与平台变革带来的便利,是电商平台过去十年间的显著贡献之一。
2024年,拼多多宣布减免全部偏远地区订单中转费,商家只需将商品发送至中转仓,中转仓二次发货至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全部由平台“买单”。多个电商平台纷纷跟进,为西部订单“包邮”。到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明确继续加码“物流西进”,让更多优质好物和偏远地区消费需求“双向奔赴”。
“平台将诸多优质而价格实惠的产品带给了更多消费者,值得肯定。”王如忠分析道,在这个过程中,平台需要有意识地去选择和扶持优质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正在逐步提升,有必要引导整个消费环境适当向提供中高端产品或服务的层次转变升级,并探索提供商品之外的增值服务。
王如忠进一步表示,电商下乡的发展可带动地方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网络宽带、快递网点的建设,这将给西部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循环。
不过,王如忠强调,在电商生态链形成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协同和监管不可或缺,且监管的技术赋能尤为重要。
随着电商行业发展,各地也积极出台政策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内蒙古将农村牧区客货邮融合发展、快递进村补贴等政策纳入高质量发展清单,12个盟市均出台财政补贴政策。
王如忠表示,整体而言,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三点:其一是优化供给结构,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其二是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赋能,建立筛选和扶持体系;其三是监管赋能,完善的监管制度供给必不可少。“平台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等多方协同。”王如忠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