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尚未收官,多项民生指标已超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务院新闻办将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7月9日举行的首场系列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7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这7项民生指标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人均预期寿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全部20项主要指标中,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而其中包括多项民生指标,比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超过预期的“5年提高1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岁,超过预期的11.3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超过预期的95%;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达到3.6人,超过预期的3.2人。
剩余指标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方面,2021年—2024年,名义增长均超过GDP增速,达到“与GDP增长基本同步”预期;城镇调查失业率方面,2021年—2024年的平均值为5.3%,只要2025年控制在6.5%以内,就能实现“年均不超过5.5%”的预期;托育服务方面,截至目前全国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按照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计算,全国共需托位数约634万个,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7月8日公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2025年新建普惠性托位66万个,建成后将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预期目标。
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升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正在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郑栅洁说。
从宏观上看,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
从具体领域来看,教育方面,为了让教育更公平更普及,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比“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医疗方面,为了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十四五”期间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现在总数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4亿多人次。“一老一小”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超过1.8亿,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长了1岁。出行方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十四五”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截至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是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生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当天到”“次日达”,交通出行和快递服务更加高效。
“每一个数据和每一个变化的后面,都是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升,民生无小事,我们紧盯百姓身边事,一件一件办实办细办好。” 郑栅洁说。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时期,老百姓的民生需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民生工作方面是如何来应对这些新需求和新期待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说,坚持民生导向,增进人民福祉,是编制实施五年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7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以规划实施为牵引,持续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接续推出了一批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夯实民生之基,持续加大稳就业促增收力度。“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为民生改善提供了基础支撑。202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2.2%、29%和48.8%,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显著增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是聚焦民生之需,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惠及全民。建成并持续巩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2024年,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长到3.6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实施和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有81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三是回应民生之盼,加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双一流”建设高校、优质普通高中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提供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也加快扩容下沉,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成并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群众能够就地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跨省结算更加便捷。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的占比提高到64.6%;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努力让更多老百姓“托得起”“放心托”。
“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了102项重大工程,其中的民生项目提升百姓生活“新品质”。
周海兵表示,支持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覆盖中西部等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推动707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新增学生宿舍床位超50万张,支持“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支持208万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超过170万人次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一老一小”保障更有温度。
周海兵说,下一步,将继续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