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南海畔,阳江开渔激活“蓝色粮仓”

2025-08-16 20:40:47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袁思杰

8月16日,随着开渔令宣布,渔船纷纷驶出阳江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思杰 阳江报道

8月16日中午12时整,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汽笛长鸣,3400余艘伏季休渔后焕然一新的钢质渔船列阵出海,如同一支支银色利箭划破南海碧波。这一刻,不仅宣告今年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也标志着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无人机俯拍下,“千帆竞发”的壮阔场景迅速刷屏社交媒体,成为“蓝色经济”最直观的视觉符号。

广东是海洋大省,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1万亿元,占全国海洋GDP的21.3%。

在这片蓝海中,阳江以1.19万平方公里海域、504公里岸线,贡献了122.91万吨水产品,其中海水产品111.86万吨,连续五年居全省前三。全省每五条钢质渔船中就有一条注册在阳江,全市在册海洋捕捞渔船功率约35万千瓦,中深海作业能力遥遥领先。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预测,开渔后首周,阳江港回港渔船将超过2000艘,首批渔获可望突破5万吨,同比增10%;预计渔汛季(8—11月)阳江全市捕捞产量达45万吨,综合产值超120亿元。

正因如此,阳江开渔季被视作广东乃至全国渔业资源科学管理的“风向标”。

一条鱼背后的全链条升级

数字背后,是阳江对“蓝色粮仓”的深度布局:全市已建成青洲、大树岛等3个深水网箱产业基地,955口深水网箱年产优质鱼3.5万吨;7家省级良种场年孵化海水鱼苗33亿尾,占全国四成;投资15亿元的漠阳农批粤西水产品交易市场本月底投用,将形成“渔港—加工—冷链—电商—餐桌”全链条。

更值得期待的是,全球最大“风机导管架+网箱”一体化装备已在阳江投苗10万尾,渔风融合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面积扩大到497平方公里,海上风电与深海养殖正叠加出广东海洋经济的新赛道。

作为广东的“海鲜篮子”,阳江渔业资源丰富,是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基地。当地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2024年阳江的海水养殖产量达82.05万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达到了38.5万吨。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海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产量近一半,是国内知名的“海鲜市场”。

事实上,香港稳居内地水海产品出口前五大市场。2025年上半年,阳江港水产品总量达7936.6吨,货值3.5亿元,其中冰鲜海捕水产品占全国供港量的八成以上。

目前内地供港的冰鲜海捕水产品中,每10箱就有8箱来自阳江。渔获在阳江装车后,最快仅需4小时,就可以出现在香港鱼市。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旅盛宴

与往年相比,本届开渔季在保留祭海典礼、渔家婚嫁等非遗环节的同时,首次融入“阳江海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头鱼公益拍卖、海洋牧场成果展等市场元素。

8月16日清晨,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旌旗猎猎,10艘彩绘头船悬挂“风调雨顺”幡旗,随着主祭人诵读祭文、梵烧祭品,古老仪式在无人机灯光秀的映照下焕发新生。下午,全长1.2公里的渔家大宴摆出1000桌海鲜盛宴,生蚝、对虾、金鲳鱼等当日现捞食材让食客直呼“鲜掉眉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开渔季还充分融合了当地文旅元素,促进旅游消费:帆船表演、世界男女模粤港澳大湾区总决赛、夜光风筝嘉年华、沙滩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早到晚轮番上演。

夜幕降临,大角湾烟花秀照亮海陵岛,也点亮了阳江的未来。阳江市市委书记卢一先在致辞中表示,阳江将以开渔季为支点,撬动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滨海旅游三大千亿级产业,打造“中国南海渔都”,为广东建设海洋强省贡献“蓝色力量”。

阳江开渔季,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出海仪式,而是广东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时代注脚。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