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百年 血脉同心——雾峰林家抗日史诗映照台胞家国情怀
6月3日,在台中雾峰林家古宅,林家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创会会长林光辉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建华 摄
燕尾屋脊高翘挺立,雕花木窗精巧雅致,福州式戏台华美庄重……在台中雾峰林家古宅的深院间,岁月留存的不仅是百余年的门第荣光,更是厚重的家国记忆。
戏台正对面的客厅里,悬挂着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三代人的肖像,两侧的墙壁上则悬挂着密密麻麻的族谱。林家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创会会长林光辉将一代代雾峰林家子弟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的历史娓娓道来。
彰化八卦山的一座祠堂里供奉着当年抗日保台将士的英灵(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建华 摄
“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
“林朝栋、林祖密、林幼春、林正亨、林冈……从武装抗日到非武装抗日,从在台湾抗日到赴大陆抗日,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我们家族也抵抗了整整半世纪。”林光辉说,祖父林祖密常教导子女“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在这样的家训熏陶下,林家后代自幼埋下了驱逐日寇的信念。
雾峰林家是近代台湾的名门望族,因其发迹于雾峰(今台中市雾峰区)而得名。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林家开台祖林石自福建平和县渡海来台。此后,几代林家人勤耕不辍,奋发进取。林家来台第五代林文察因战功卓著,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其宅邸后得冠“宫保第”之名。
林文察之子林朝栋,自幼熟读兵书,曾参与中法战争台湾基隆之战,为击败法军立下战功。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林朝栋欲率“栋军”固守抗日,却被调回台中。台北失守后大势已去,他迫不得已奉诏举家内渡福建,但对留台“栋军”将士下令“归田不解甲,枪炮带回家”。离台后,林朝栋一面主持福建团练工作,一面支持“栋军”在岛内的抗日活动。
1895年“乙未战争”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八卦山之役”,在距离台中20余公里的彰化八卦山爆发。面对日军自北向南不断推进,客家义军首领吴汤兴、“黑旗军”统领吴彭年率军据守八卦山,与日军激烈交战,战斗持续数昼夜。由于双方兵力与装备相差悬殊,反抗军最终不敌,四五千人英勇牺牲。日军统帅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炮击重伤后死亡,日军少将山根信成被击毙。
如今,八卦山有一座不大的祠堂,依然供奉着当年抗日保台将士的英灵。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阿姨对着烈士牌位鞠躬后上香。她告诉记者,这里一直有人照看,保持香火不灭,以缅怀告慰先烈。
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介绍,“乙未战争”中,坚守台湾的湖南、安徽、广东籍官兵与台湾民众组成的义军并肩作战,浴血抵抗,共牺牲近万人。“乙未战争”及后续风起云涌的武装抗日,充分展现了台湾同胞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6月3日,在台中雾峰林家古宅,林家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建华 摄
“家国情怀激励文化抗日与武装抗日”
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后,实施“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推行“皇民化”运动,通过种种方式压榨台湾、欺压台湾人。“十室九无人,存者惟妇女”“千里故山青满目,万堆新骨白伤心”等诗歌,记录了日军所到之处的惨状。
林光辉说,像林家一样,许多台湾家庭的祖先早年自福建、广东等地,经数百年辛勤开垦才建立家园。“面对异族的侵占与残酷殖民统治,台湾各地相继爆发激烈抵抗。”
林家第七代后人林祖密就是公开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代表人物之一。1913年,不甘受“倭奴之辱”的林祖密放弃庞大家产,向日本殖民当局提出退籍,成为辛亥革命后台湾同胞恢复中国国籍第一人,后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被委任为闽南军司令。多年来,林光辉四处寻觅,找到许多历史证物,包括林祖密恢复国籍的证书,还有与孙中山的往来信函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林祖密之子、林光辉五伯父林正亨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身负重伤。“他身中16刀,但在家书中仍谨记父亲教诲,可见他心中那份家国情怀有多深。”林光辉说。
日据时期,“雾峰林家”留在岛内的子嗣深怀国仇家恨,投入非武装反日斗争,代表人物有一生不说日语、不着和服的林献堂,还有创办“栎社”以诗文存留中华文化薪火的林朝崧、林幼春等。1921年10月,“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主要成员有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
据林家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介绍,“台湾文化协会”通过举办演讲、创办报刊等形式,感召台湾同胞传承中华民族意识,动员岛内社会力量开展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文化抗日与武装抗日形式不同,但精神内核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台湾文化协会’的努力,日本殖民当局的所谓‘皇民化运动’会推行得更深入。”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叶蔚南说。
6月3日,在台中雾峰林家古宅,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叶蔚南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建华 摄
“光复后已觉有可爱护的国家、可尽忠的民族”
数代雾峰林家人走过的历史,是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缩影。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为反抗异族压迫、争取回归祖国进行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止,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史册上留下了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篇章。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刻意掩盖历史,推行“去中国化”,不但美化日本殖民统治,还企图将“乙未保台”扭曲成“台湾独立”。“我感到很痛心。”叶蔚南强调,“媚日”是最不可接受的行为,民进党当局数典忘祖,刻意切割两岸联结,误导了许多台湾年轻人。
2007年,林光辉等发起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员包括30多个抗日家族。“成立协进会就是要把历史找回来。只有深入了解历史,人们才会更加爱这块土地。”多年来,林光辉等抗日志士后代奔走两岸,搜集历史资料,通过举办活动、出版书籍,讲述台湾同胞的抗日事迹,还原历史真相。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宣告宝岛重回祖国怀抱,这一天成为台湾光复纪念日。1946年,为了向世人宣告“台湾600万炎黄子孙,2300余方哩版图已归祖国,借表台湾同胞拳拳之诚”,林献堂率“台湾光复致敬团”赴陕西遥祭黄帝陵。
林光辉动情回忆起林献堂在代表“台湾光复致敬团”发表谈话时提到的那句话:“光复后已觉有可爱护的国家、可尽忠的民族,永不愿再见到有破碎的国家、分裂的民族。”
林家古宅院落里的白兰花正值盛开,花香氤氲。白兰花与七里香,是许多台湾家庭常见的庭院植物,这是源自福建祖籍地的传统种植习惯。“这就是根的意识。”林光辉说,“这条根是断不了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