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打满11天?中小学春秋假来了,家长休假制度也要跟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由于2026年春节较往年推迟,在2025—2026学年,有的地方将迎来超长秋季学期,而有的地方将迎来超长寒假。
在北京,2025年秋季学期共145天,随后是37天的“超长寒假”;在杭州,2025年秋季学期共159天,是近10年来秋季学期中“最长的学期”,随后是25天的寒假。
上学和放假的天数差距这么大,好在春秋假制度起到了调和作用。2025年秋季学期,杭州各区中小学普遍放3天秋假,利于学生调整身心。
这3天秋假与国庆假期相连,学生可以连休11天,将有力促进文旅消费。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这意味着,在个别地方实行的春秋假,很可能会扩大实施范围。那么,中小学春秋假究竟应该怎么放?
超长版“黄金周”
为了促进文旅消费,中小学春秋假已多次被列入政策议程。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再次提出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
《措施》提出,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近日,杭州多个区公布了中小学秋假安排,各区普遍在9月28日—30日放假3天,与国庆、中秋假期相连,可以连休11天。
加长版“黄金周”,无疑更有利于家庭安排出游计划,有利于错峰旅行、舒心消费。2024年国内出游56.15亿人次、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人们在文化和旅游活动中愉悦身心、纾解情绪、陶冶情操,美好生活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今年4月,杭州各区还普遍在4月28—30日放了3天春假,与“五一”假期相连,连休8天,有效弥补了“五一”假期较短的不足。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长洪涛近年来多次呼吁恢复“五一”7天假期。
“5天小长假的经济拉动效应比7天长假要弱很多。如果远距离出行,出去一天,回来一天,完全在外面旅游的时间只有3天。” 洪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3天春假,则让亲子游家庭率先恢复了“春季黄金周”。
不过,给孩子放春秋假,需要配套做好家长调休。因此,《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
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介绍,有的国家允许劳动者在法定带薪休假的基础之上,可以和公司协商获得额外带薪假,这是一种具备半强制性质,却又是约定俗成的规定。
如果家长没能成功申请休年假,那么孩子的3天春秋假或许只能闷在家里,或在辅导班里度过。
假期不宜“一刀切”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春秋假其实是与寒暑假联动的。
杭州从2004年就开始放春秋假,但同时,杭州中小学的寒假历年来也都很短。杭州2025年寒假只有23天,被很多家长吐槽为“全国最短寒假”。
据《杭州日报》报道,因为2026年春节较往年推迟,2026年2月17日为正月初一, 2025年秋季新学期成为“超长学期”。本学期共159天(含节假日),共计约23周,是近10年来秋季学期中“最长的学期”,比去年多16天。
如此“漫长”的学期,更凸显了3天秋假对于学生调整身心的价值。
相比之下,北京中小学2025年秋季学期只有145天,寒假则长达37天。为什么两地寒假时长差异如此之大?
“这个问题在教育界已经讨论了100多年。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极大,我到黑龙江去看中小学校,那里冬天特别寒冷,对教学安排不利。有的地方寒假时间比北京还长,日常也不是每周休息2天,而是每两周休息4天,或者每月休息8天。南方地区相对来说冬天相对温暖,学生上学相对方便,因此可以适当缩短寒假,增加春秋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所以,中小学假期安排不宜‘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学生、居民的生活节奏来安排,把假期安排的自主权交给基层,甚至是学校,可以全省统一规定中小学假期的天数,但由各个学校安排这些假怎么放。”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措施》也提出,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
至于是否放春秋假,储朝晖还指出,还应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
“为什么春秋假率先在杭州实行?这和当地居民的需求相关,也和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相关。在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当地家庭可能就没有春秋假的需求,更愿意把孩子留在学校里。因此,春秋假安排也要因地制宜。” 储朝晖说。
假期是学生成长必需品
虽然杭州每个学年有6天的春秋假,但总体上,杭州的中小学假期时间仍比北京短。
在2024—2025学年,北京义务教育第一学期长19周、第二学期长20周,合计273天;寒假5周零1天、暑假8周,合计92天。
同一学年,杭州义务教育第一学期长20周零3天、第二学期长20周零2天,合计285天;寒假3周零2天、暑假8周零1天,合计80天。
相比之下,北京中小学假期比杭州多12天,即便减掉杭州6天春秋假,北京也还是多了近一周的假期。
即便在2025年秋季学期这个超长学期,北京仍然保持了全学年寒暑假时长的稳定。与上学年相比,寒假增加1天、暑假减少1天,总量不变。
梳理北京历年中小学假期安排可见,从2022年1月开始,北京的寒假增加1周、暑假增加约1周。这不是通过假期之间置换、调整得到的,而且硬性减少了学习时间、增加假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2022年寒假是“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寒暑假。也正是从那时起,北京市采取了严控作业考试、减少中考科目、严管校外培训等一系列“减负”组合拳。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杭州率先在中小学实行春秋假。那时候的春假时间比较长,第一年春假从4月25日放到了5月9日,足有15天。
据《浙江日报》报道,杭州市教育局调查发现,传统的两个学期对学生的精力是一个考验,春季又是青少年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因此调整时就把春假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决定在五月前后放两个星期假,让孩子们在春天有充分的睡眠时间。
可见,减负,而不仅仅是促消费,才是春秋假在内的中小学生假期安排的首要考虑因素。
储朝晖表示,我国学生日均在校时长远超欧美多数国家,有些学校利用节假日补课,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鼓励利用春秋假,让中小学生回归自然、进入社会,实现学生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