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21社论丨全球金融体系面临重构,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机遇期

2025-09-09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8日,现货黄金(伦敦金现)一举突破3610美元/盎司关口,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近日,许多国际投行集体唱多黄金。例如,高盛认为如果美联储公信力受损,价格可能会升至每盎司近5000美元。

全球投资者增持黄金是近几年一个明显现象。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处于历史高位。当前,黄金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在除美联储之外的各国央行储备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2022年俄乌冲突后,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由于俄罗斯央行近一半(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遭西方国家冻结,新兴市场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储备资产的安全性,纷纷买入黄金以降低美元资产风险。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均超过1000吨。

世界黄金协会今年6月的报告显示,95%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内将继续增持黄金。截至8月末,我国黄金储备为7402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为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

增持黄金储备的真正原因是美元体系潜在风险大幅增加。黄金在历史上一直是最重要的货币和储备,只是在二战后,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才使其与美元挂钩,此后美元逐渐取代黄金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但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陷入“特里芬困境”,即美国长期国际收支逆差导致美元贬值,最终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美国陷入滞胀,黄金成为对冲通胀和美元贬值的首选资产。

当前的美国政府试图摧毁“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重复当年的“尼克松冲击”。本届美国政府认为,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元长期被高估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导致持续的贸易逆差,而制造业“空心化”让美国更加虚弱。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向世界各国征收更高的关税,要求盟国对美国进行巨额工业投资。这意味着美国将以关税手段来扶持本国成本过高的制造业,其结果则是高通胀以及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缩。这导致多国央行在今年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增持黄金成为其中的重要选择。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呼吁美联储回归“适度的长期利率”,再次震撼市场。在美联储独立性备受担忧的背景下,“适度的长期利率”被市场认为是为了压低长期融资成本,美联储可能采取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即由政府而非市场决定利率水平。正是他的这一言论,导致各大投行大幅调高黄金价格,以规避美元风险。

与美元指数持续下跌相反,自8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速升值。除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以及投资者信心日益增强等因素外,8月份外资也在加速投资中国资产,我国出口企业此前积累了大量未结汇美元头寸,近期也因美联储降息预期而加快结汇。此外,7月以来,央行中间价报价释放出较强的汇率预期引导信号。9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35点,升值至2024年11月6日以来最高。

在此次全球经济再平衡与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迎来了成为国际避险和储备资产的机遇期,同时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盛近日的报告显示,凭借制造业大国实力等因素,人民币将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当前,中国正有节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中国资产也正进入价值重估以及全球地位与角色转换的新时期。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