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专访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Matt Weller:9月回调只是板块轮转,四季度美股将持续走强

2021-09-22 19:57: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施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施诗报道 进入9月,美股市场跌宕起伏。一方面,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风险、新冠疫情、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令美股市场承压;另一方面,美股市场历来存在“9月魔咒”。历史数据显示,9月美股向来是跌幅最大的月份,平均跌幅为0.4%。“我认为这是健康的板块轮转。我们还不太担心股市在两周内逾1%的跌幅。随着年底的到来,我认为我们可以看到股市持续走强。”嘉盛集团(GAIN Capital)全球研究主管Matt Weller在接受《全球财经连线》独家专访时表示。

他指出,一旦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总统的基建计划,那么或将利好工业板块的公司。

此外,伴随着美国8月非农就业报告、8月PPI、CPI数据先后出炉,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讨论再度升温。Weller认为,未来数月通胀会保持正值,但通胀压力可能回落。通胀和就业市场增长开始放缓对美联储而言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局面,减轻了美联储尽快缩减资产购买计划或最终加息的压力。

他预计,如果疫情维持在相对可控的局面,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增长。

未来数月美国通胀将高位回落

《全球财经连线》:美国8月PPI与CPI均已公布,我们应如何解读?

Matt Weller:我们看到8月CPI报告比预期稍微疲软一些,源于价格压力低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事实上,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份低于预期的通胀报告。这份报告确实证实了通胀只是暂时的,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以及美联储其他官员所坚持的观点。此外,这表明通胀压力可能已经见顶并可能回落。

不过,8月PPI报告仍显示出相对较大的价格压力,这可能会压缩大公司的利润率,但我预计这也会很快回落。

《全球财经连线》:你认为未来几个月通胀是否会继续攀升? 

Matt Weller:目前来看,物价会继续上涨,因此我认为通胀会保持正值,但我不认为环比增长率将继续维持目前的增速。比如,根据最新的CPI报告,二手车价格回落。许多人还记得二手车价格攀升是推动今年年中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表明当前经济体系是如何适应疫情下的状态,一些关于供应链的问题至少已经部分缓解。我认为我们可能已经度过美国通胀压力最糟糕的阶段。

《全球财经连线》:你认为供应链问题是导致高通胀率的主要因素吗?为什么?

Matt Weller:我认为是的,因为新冠病毒导致的整个局面都陷入停滞,全球各地四处停产。尤其是在半导体方面,全球供应链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赶上进度。不过,最终,如果资本继续运作,会找到制造这些材料的新方法,也会建立更有弹性的供应链,也就能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危机。我们希望距离下次危机还很遥远。 

《全球财经连线》:哪些因素将在第四季度推动通胀?

Matt Weller:强调一下,我们可能会看到部分价格压力将会下降,制造业供应链将恢复正常。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是储蓄的增加,尤其是许多美国消费者已经无法在一些领域花钱,比如旅游、音乐会以及因新冠病毒大流行终止的活动。如果疫情影响消退,大量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推动通胀。不过,在每个人都释放了被压抑的需求并回到更正常的生活之后,我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较短的时间。 

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健增长

《全球财经连线》:基于当前的经济数据,美国经济趋势似乎出现分化。通胀率处于高位,但就业市场表现疲软。你怎么看待当前的美国经济?

Matt Weller:我想稍微反驳一下。我不认为就业数据特别糟糕。我们曾连续两个月创造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相对而言这是非常高的。最新一期的非农就业报告的确表现疲软,因此我认为政策制定者会密切关注这一情况。此外,我认为这对美联储来说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情况,可以令其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因为通胀开始放缓、就业市场增长也开始放缓。这大大减轻了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或最终加息的压力。我认为这是目前市场的一个主题,今年剩余时间里我们会看到好戏上演。

《全球财经连线》: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远低于我们的预期。主要原因是什么?

Matt Weller:主要是以餐厅、酒吧、酒店、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失业人数更多,也是最令人失望的。而像制造业这样的行业,就会看到就业的强劲增长。在Delta变异毒株令新冠病毒疫情卷土重来的情况下,我认为美国消费者变得有点谨慎。疫情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主题。随着我们进入冬季,更多的人聚集室内,病毒继续传播,疫情可能继续恶化。今年剩余的时间里,我们在提及就业市场和通胀的表现时,也要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

《全球财经连线》:能否展望下第四季度的美国经济?

Matt Weller:我们不做精确的经济预测。但是,在目前顺风的环境下,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正试图刺激经济,我认为美国经济将保持健康增长。再次强调下,新冠病毒大流行仍是未知因素,但是只要疫情在相对可控范围内,我对美国经济的短期前景相当乐观。

Taper对美股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全球财经连线》:近期经济数据将如何影响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决定?

Matt Weller:我不期待有太多的变化。我认为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的演讲中,鲍威尔清楚地阐明美联储需要看到就业市场持续改善。而近期的数据表明这一目标尚未达到,因此我认为美联储将会按兵不动,不会发布新的公告。他们将发布新的经济展望,这将值得市场关注。投资者还将观察美联储如何评估美国经济的前景。不过,我想本周FOMC会议大概率不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交易员们更关注11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届时美联储可能真正宣布缩减资产购买计划。

《全球财经连线》:你提到美联储可能于11月宣布缩减购债规模,那么9月议息会议我们该关注什么?

Matt Weller:9月的议息会议只会提供一个背景,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最新信息,关于美联储是如何看待经济前景。正如我们已经讨论的,他们可能说正在改善,但希望看到就业市场有更多改善。通胀可能已经见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美联储的压力,因此我认为美联储对经济前景将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可能不会导致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全球财经连线》:显然美联储官员们对缩减购债规模持不同的意见。你认为美联储将何时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Matt Weller:这显然取决于美联储票委的组成结构。部分票委是轮流的,而部分票委是永久性的。以鲍威尔为核心的美联储似乎满足于不早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计划。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我们将迎来新一组票委,一部分轮换的票委对美国经济感到较为乐观,或者面对持续量化宽松风险显得更为焦虑。因此我认为,随着我们朝着新一年前进,美联储票委的结构变化对量化宽松速度和时机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在11月、12月之前,我们至少都处于观望状态。

《全球财经连线》:我认为缩减资产购买计划是美联储政策的第一步。那么在你看来,美联储将何时开始加息?

Matt Weller:毫无疑问,这将是非常动态的情况。如果美国经济表现良好,市场对收紧货币政策表现良好,我们有可能在2022年第四季度看到美联储加息。但是,我认为更接近的预期是2023年上半年看到美联储加息。不过,情况是非常动态的。因此我们将观察经济数据、观察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只要这一切继续取得进展,可能我们将看到明年此刻将更接近于加息。

《全球财经连线》: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和加息将如何影响美国市场?

Matt Weller:坦白讲,我不认为这会有太大的影响。导致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或加息的唯一原因是美国经济表现良好甚至过热,或者美国经济表现优于其长期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对股市有利。但是在排除这些利好因素之后,如果商业状况非常强劲,这也利好于美国股市。因此,在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后,市场或许会有短暂的调整,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波动,但长期趋势仍将维持在高位。我个人认为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

“圣诞行情”或再度上演

《全球财经连线》:如果我们密切关注,9月美股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好。为什么?

Matt Weller:在我们此刻进行讨论时,9月才过去两周,股市才下跌1.4%。在过去7个月连涨6个月之后,我们一般不会太关注在短短一到两周内的价格变化。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板块轮转的发生。 

近来表现强劲的大型科技股喘了口气。本月迄今,科技股股价实际上略有下降,但我们看到在能源和消费板块出现很多强势的股票。我认为这说明了在整个牛市中股市的板块轮转一直在延续。

最初至2020年年中,科技股领涨。然后科技股的交易员们开始期待经济重新开放,这令一些消费领域的巨头以及实体公司则成为股市的“领头羊”。我们前段时间重新回到了科技股引领市场的位置,目前则是能源股,因为我认为这是健康的板块轮转。我们还不太担心股市在两周内逾1%的跌幅。

《全球财经连线》:哪些因素导致科技股出现抛售的情况?

Matt Weller:再强调下,我不认为目前的情况可以称之为“抛售”,因为科技股的跌幅还不到1%。我认为这只是交易员们认为的最好的轮换机会。当他们对经济重新开放感到乐观时、消费者过剩的消费都回到实体零售店和线下体验之后,科技龙头股就进入不那么引人注目的阶段。但是,如果一旦出现另一波新冠肺炎病例激增的情况,使用科技支持电子商务的公司届时可能会表现出色。

所以,我认为这只是市场正在评估经济发展的前景,时而青睐科技股,时而青睐其他板块。但是最终我们看到股市继续保持强势。

《全球财经连线》:展望第四季度,美股行情将如何演绎?

Matt Weller: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认为美联储潜在的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将会存在风险,这可能引发短期的回调。不过,坦率而言,自去年10月以来的11个月里,我们已经看到美国主要股指甚至没有出现过5%的回调,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强劲的上升趋势。

事实上,交易员们已经习惯了逢低买入。如果我们确实看到任何与缩减购债规模相关的短期回调,市场的首要计划可能是逢低买入。随着年底的到来,我认为我们可以看到股市持续走强,这基本上保持了看涨趋势不变。

《全球财经连线》:“圣诞行情”是否会再度出现?

Matt Weller:从历史而言, “圣诞行情”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季节性趋势。这显然将取决于更宏观的经济将如何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执行以及新冠病毒大流行发展的趋势。如果看看历史趋势,我们经常会看到“圣诞行情”发生时,美国经济正在强劲增长。所以我认为今年年底有望再度看到“圣诞行情”。

基建计划利好工业板块

《全球财经连线》:第四季度哪些板块将会有更多机会?

Matt Weller:这取决于经济如何发展。我天生是个乐观的人。与去年年初相比,我认为我们可能会更好地应对疫情。这往往是有利于一些实体零售商以及一些恢复正常化的公司。这就是我认为这些股票可能优于科技股的原因。只要没有额外的经济限制,我要观察一些消费股、本月表现已开始跑赢大盘的能源股。随着我们继续往前推进,这些板块将会是我将密切关注的潜在的优势领域。

《全球财经连线》:你有没有推荐的股票?

Matt Weller:不。我没有关注任何具体的个股,我们倾向于采取自上而下的观点。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可以看看一些龙头股或者一些受益于宏观经济趋势的板块的股票。这些往往是一些实力更强的押注,交易员可以尝试追随这个趋势并从中受益,但是我没有现成的推荐。

《全球财经连线》:能否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

Matt Weller:当然。目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我认为交易者应该非常适应不同的领域正在发生的情况。未来数月如果美联储打算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并最终打算加息,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不过,我们仍拥有极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随着国会正在通过新的税收计划、新的基础设施计划,我认为这或将成为新的接力棒并继续对市场形成支撑。一如既往,还有一件事要注意就是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走势。如果我们看到更多的感染病例,那么导致经济封锁的因素将成为观察的重点。因此,我的建议是密切关注经济、关注政策、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因为这将是在未来几个月推动所有股票、所有市场表现的因素。

《全球财经连线》:你刚刚提到了财政政策。你认为财政刺激政策将何时出炉?

Matt Weller:目前看来可能是今年。不过,当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债务上限将发挥作用。这是国会在未来几周内可能要处理的问题。不过,过往这个问题总能解决。之后这将是一个过时的、不再相关的问题。尽管如此,国会在哗众取宠之后将倾向于小心行事。因此,一旦这一切都过去后,我认为国会关注的焦点将转向额外的财政刺激,特别是在基建方面的刺激。我期待看到这一局面。话虽如此,但我不是政策分析师。财政刺激有望在第四季度获批,这也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全球财经连线》:具体而言,哪些行业就受益于财政政策?

Matt Weller:负责建设的工业公司可能收到政府的直接刺激资金,用于从事修建和维修活动。或者是它的下游某些行业将获得政府资金。从行业角度来看,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旦财政计划获得批准,工业领域的一些公司将受益。不过,这并不是非常深入的分析,因此市场有可能已经消化了这一点。我们需要密切注意价格的变动。如果我们开始看到这些名字变得活跃、如果我们看到这个板块表现良好,这表明市场并没有完全消化,而我们还可以在工业板块更进一步。

拜登可能支持鲍威尔连任

《全球财经连线》:最后我想聊聊鲍威尔。你认为鲍威尔会有第二任期吗?

Matt Weller:我认为会有。这似乎是目前左右摇摆的趋势,一些非常杰出的民主党决策者都支持杰罗姆·鲍威尔。他的一些关于绿色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努力支持处于低收入群体的个体或少数族裔的政策是美联储主席历史上从未做过的事。但这肯定会与民主党产生共鸣,而民主党是目前的执政党。因此我认为在这个节点上,最有可能的是总统拜登可能在未来几周将支持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

《全球财经连线》:在他的首个任期内,鲍威尔在保持美联储独立性方面做得如何?

Matt Weller:我并不是特别关注美联储的政策及其独立性,但总体而言,鲍威尔表现得相对不错。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全球经济几乎同时停止运转,我们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鲍威尔反应非常激烈并尽早尝试向经济注入资金,因此随后美国的经济衰退只持续了两个月。尽管目前仍有对新冠病毒的担忧,情况还未完全恢复正常,但这肯定比一项更保守的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好得多。

所以,在我看来,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挑战。随着我们进入一个对通胀的担忧的新环境、在史无前例的刺激政策仍在执行的情况下,总会出现新的挑战,我们也将看他是否能继续满足需求。但截至目前,我认为鲍威尔能胜任这份工作。

策划:于晓娜    

监制:向秀芳  方晓茸 

记者:施诗

编辑:陈庆梅

制作:李群

拍摄:陈蓁沈奥凌

字幕:施诗

海报设计:林潢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赖禧  丁海利曾婷芳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