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产业重心加速迈向“物联时代”

2022-10-11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缴翼飞

数字经济是经济新形态,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国数字经济持续蓬勃发展,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十年间,数字经济增速稳定高位运行,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两成左右增长至接近四成,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可以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同时,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出移动电话用户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物超人”,标志着我国移动物联网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也将在“万物互联”的支撑下涌现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0年底至今,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增长超5亿,移动物联网已发展成移动通信业务新的增长点,推动电信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转向“物联红利”。实现“物超人”也意味着移动物联网迎来规模化爆发的重要时间节点,进入“迈向百亿物联”的新时代。

数字科技挖潜新消费市场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红利正在惠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消费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成为推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2022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表示,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既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具体产物,也是持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载体,更是稳增长、带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为1.26万亿元,2012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21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9倍,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为24.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已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催生数字产业化、拉动产业数字化、推进治理数字化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先导和拉动作用,可以有力支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李鸣涛表示,电子商务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搭建形成了网上统一大市场,打破了时空限制,依托前端活跃的网上消费,促进商品、信息、资金的快速流转,大大加速了生产、流通、消费的社会生产循环过程。另一方面,以国内不断升级的巨大消费需求为牵引,通过跨境电商进口供应链组织全球优质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持续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带动全球经济发展;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打造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的第二曲线,同样依托贴近市场和需求的优势,可以更好地组织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建立网上市场的中国渠道,支撑中国品牌建设,服务我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

“无论是国内电商还是跨境电商,都在国内需求、生产制造和服务供给、国际需求间搭建起数字化新通路,依托自身的数字化优势,做强自身产业链,推进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精准匹配,促进商务活动的数字化转型和场景创新,对于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李鸣涛说。

进入到2022年,数字技术也在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带动消费市场回暖。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入分析挖掘新消费场景,针对性地推出新模式、新产品、新品类,“云逛街”“云展览”“云健身”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慧旅游等新名词的诞生,反映出国内居民消费更加便利和丰富的新趋势。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积极发展数字消费。

“数字场景替代线下场景的广泛性此前很难想象的,而疫情三年之间,数字学习、数字医疗、数字文化、外卖等新的数字形态发展非常快,消费者已经接受或者习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指出,数字技术在快速发展。“我们希望线上、线下能够有同等质量、同等效果,这才有可能持续下去。确实由于技术的进展,疫情之后出现一些新的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的数字消费和数字生产,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机会。”

“万物互联”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目前,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成为首部国家级数字经济专项规划,系统部署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平均增速为15.9%,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也由20.9%提升至39.8%,占比年均提升约2.1个百分点。

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行业和地方也在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战略落地。2021年全国共有16个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GDP占比已超过50%。

同时,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行政村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其中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大动脉’,适度超前建设对稳投资、促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余晓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基础设施和各行各业融合程度加深,将促进工业制造、农业和服务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并带动水、电、气等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累计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点正在从消费互联网逐渐转向产业互联网。截至今年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16.98亿户,较上年末净增3亿户,移动网连接终端中代表“物”连接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出代表“人”连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占比已达50.3%。

如今,在技术和市场双重驱动下,物联网正迎来发展的“顺风期”。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1.7万亿元,预计2022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在余晓晖看来,移动物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提供了更强的连接能力和更大的连接规模,打开了更大的数据价值空间,将更好地触达万物,加快数据高效感知、传递和处理,加速形成全“连”有“数”能“算”的闭环格局。

“当前,我国正引领全球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建设,‘物超人’是实现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重要节点,我国移动物联网将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发展方向迈进,量质并举,开启万物互联新阶段,助力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余晓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