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 > 正文

营商环境周报(第68期)|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6条出台,青海明确防止逐利执法行为

2022-11-28 16:36:5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申美怡,李鹏

时政要闻

国常会:前期政策效应还有很大潜力,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

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会议指出,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是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显现,还有很大潜力,同时各地情况有差异,由于多种原因有部分没落到位,要继续狠抓落实。

一是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两批金融工具共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开工率超过90%。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推动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逾期未兑现承诺的地方予以通报,对确实无法按期开工的项目予以调整。加强监管,打造廉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

二是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落地。在已基本完成项目贷款签约基础上,要把工作重点转向专项再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拨付,督促用款单位加快设备购置和改造。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

三是稳定和扩大消费。实施好生活服务业纾困政策。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电商、快递网络畅通。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指导地方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加快项目建设和交付。努力改善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状况,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是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要不间断协调,保障主干道和微循环畅通,保障港口、站场等集疏运正常运行,及时打通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进出口通畅。

五是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六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力度,依法依规惩处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

 国务院:设立第七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研究出台B2B方式更多支持举措

日前,《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正式发布,同意在廊坊市、枣庄市、拉萨市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七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此前,国务院已分6批在杭州、宁波、天津等132个城市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至此,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量达到165个,覆盖31个省份。

《批复》提出,同意在廊坊市、沧州市、运城市、包头市、鞍山市、延吉市、同江市、蚌埠市、南平市、宁德市、萍乡市、新余市、宜春市、吉安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焦作市、许昌市、衡阳市、株洲市、柳州市、贺州市、宜宾市、达州市、铜仁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拉萨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名称分别为中国(城市或地区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印发。

《批复》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建设要复制推广前六批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外贸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要进一步细化先行先试任务,突出重点,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扎实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

《批复》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出台更多支持举措;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实行对综合试验区内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支持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对经所在地海关确认符合监管要求的综合试验区所在城市(地区)自动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政策,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6条举措,支持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6项具体金融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通知》提出,要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

《通知》提出,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按照有关政策安排和要求,依法合规、高效有序地向经复核备案的借款主体发放“保交楼”专项借款,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建设交付;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项目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融资商业银行或其牵头组建的银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专项借款支持项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资支持,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通知》提出,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金融债券;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稳妥探索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依法依规市场化化解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支持项目完工交付。

《通知》提出,对于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或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以及因购房合同发生改变或解除的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人自主开展协商,进行延期展期等调整;个人住房贷款已调整还款安排的,金融机构按新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通知》提出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

 交通运输部:出台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服务评价办法,推动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提质增效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质量评价办法》(以下简称《评价办法》),进一步推动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服务提质增效。

《评价办法》主要为了规范和加强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运行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网上便民政务服务水平。评价内容包括业务办理、数据质量、联网运行三个方面。

评价指标共涉及十四项:在业务办理评价方面,指标包括限时接件率、限时办结率、办理成功率、服务好评率、差评整改率、规范反馈率、服务投诉情况。在数据质量评价方面,指标包括上传规范率、上传及时率、对账差异率、对账整改率、数据归集率。在联网运行评价方面,指标包括联网中断时长、响应及时率。

据了解,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按季度实行。每季度次月第10个工作日出当季度评价结果。

 地方行动

青海: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止逐利执法等行为

日前,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青海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公平宽松、开放包容的市场发展环境,要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22年底前,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开展清理,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规范工业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涉及的行政许可、强制性认证管理;推进开办企业标准化,巩固压缩开办企业时间至3个工作日;探索为新办企业提供首套章免费刻章服务,持续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工作方案》提出,要严格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2022年底前,完成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组织开展联合检查,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2022年底前,在青海全省范围内全面落实居民用户和用电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实行“三零”服务的小微企业平均办电时间压减至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终端用户实现直供到户和“一户一表”。

《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将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设立的便民窗口纳入政务服务中心体系。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能力和水平;2022年底前,实现95%税费服务事项“网上办”,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纳税缴费时间压减至100小时内,办理正常出口退税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内。

《工作方案》提出,强化“互联网+监管”,完善监管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实现监管执法信息公示率100%,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2022年底前,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2022年底前,落实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强制披露制度,将拖欠信息列入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

 典型案例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支持企业成立反网络黑灰产联盟,推动法律资源下沉提高调解率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徐汇区域内现有企事业单位4000余家,包括腾讯、商汤、云知声等高科技企业以及通标、锦和、龙旗等民营企业总部。随着企业的发展,一些涉及劳资、经济、知识产权等各类纠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高速稳定发展。徐汇区汇聚多方资源力量,打造常态化、人性化、多元化、数字化的法治营商服务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打造园区法律服务体系,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针对辖区内大量中小创新企业的痛点,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律师等法律专业工作者积极服务区域中小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专题培训、法律沙龙、午间法律诊所,为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从源头上帮助企业提升合规水平,尽最大可能消除不必要的风险和隐患。建立“掌上调解”平台项目,通过智慧调解平台小程序,作为接入端口,在各个园区、楼宇内设置调解二维码,方便企业和员工通过扫码申请调解,打通园区调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推动法律保障资源下沉,打好法治营商环境组合拳。园区所属区虹梅街道联合区司法局、人社局、总工会共同设立“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以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为导向,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联合调解中心专门创设“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邀请具有丰富调解经验和过硬专业知识的老法官加入,有力提升了调解专业能力和公信力,调解成功率超过80%。漕河泾开发区近几年集聚了上海60%的网络游戏头部企业,腾讯、米哈游、莉莉丝、游族,这些蓬勃发展的新兴互联网企业,经常会遇到恶意注册、制作销售游戏外挂等侵权行为,虹梅街道在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的指导下,与心动网络等互联网企业对接,支持他们成立反网络黑灰产联盟,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化帮助,为游戏产业集聚打造良好生态。

三是汇聚多方资源力量,促进区域社会协同治理。除体制内的司法资源外,虹梅街道以多元开放的格局,汇聚各方力量资源,邀请26家辖区单位共同成立园区“法治共建委员会”,形成园区法律服务的良好生态。法治共建委员会吸引了除相关法制部门外,还有仪电集团和漕开发总公司等大国企,微软、腾讯、商汤科技等龙头企业,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协会、百事通公司等法律服务单位的参加,连续三年组织园区法治论坛,共同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大型企业在法律问题方面经验相对成熟,通过法治共建委员会的平台,中小企业在遇到重大法律问题时,迅速的获得各方力量的支援。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虹梅街道调解案件增长率从2019年的128%下降到2021年的68%,2021年成功调解数量近1800件,为企业间接避免损失近20亿元,其中80%的企业明显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近三年新增招商企业1200多家。2022年6月复工复产后组织的“法治护航、筑企纾困”法治服务线上专场,开发区企业2000多人在线收看,为企业解答常态化疫情形势下运营当中遇到的热点问题,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下放注册核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苏相合作区企业开办可秒批发证

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接连下发了《园区行政审批局关于苏相合作区确定核准员的通知》和《投资项目平台审批账号交接协议》两份文件,将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简称“苏相合作区”)内企业登记注册核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权限下放至苏相合作区一站式服务中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开办企业,办事人员需要在苏相合作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政务大厅“企业开办专窗”提交企业登记注册申请及相关材料,窗口受理业务后将材料快递至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由园区行政审批局进行核准审批,之后再将审批意见及材料反馈至苏相合作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再打证出照。

2022年5月13日,在获批工商核准权限后,苏相合作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在办事大厅正式启动了“一窗式”企业开办受理,最快半个工作日即可办结。有需求的企业可通过预约服务,实现现场秒批发证,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企业开办等候时间。

另外,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所有申请办理审批、核准、备案相关手续的投资项目,均由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统一受理,即时生成项目代码,作为项目全国范围内唯一身份标识,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和每个事项。有关部门凭项目代码接收材料,开展相关手续办理工作,将手续办理进度、结果、监管(处罚)等信息统一汇集至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并与社会信用体系对接。

苏相合作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完成园区审批账户交接后,将获得合作区内政府项目审批、企业投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等审批权限,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流程、环节、材料、时限再精简、再优化、再提速。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