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21CC肿瘤情报(第31期):礼来退回信达PD-1中国以外地区权益; 阿斯利康斥资3.2亿美元收购T细胞疗法公司

2022-12-05 19:09:4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1CC(cancercare),我们关注与癌症相关的一切!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创新资讯栏目——21CC肿瘤情报,梳理一周肿瘤资讯,全面聚焦癌症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君健康同行。

一、新药(新适应症/技术)获批

  • Rigel Pharmaceuticals创新IDH1抑制剂获FDA批准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12月2日,Rigel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选择性抑制剂Rezlidhia(olutasidenib)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这些患者携带敏感的IDH1突变。Rezlidhia是针对突变IDH1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抑制突变IDH1降低2-羟基戊二酸(2-HG)水平和恢复正常髓系细胞的分化。

AML是一种进展迅速的血液和骨髓癌症,它影响的髓系细胞通常会分化成不同类型的成熟血液细胞。IDH1是所有细胞正常代谢需要的一种天然酶,当发生突变时,它的活性可促进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发生。6-8%的AML患者携带IDH1突变,而在II/III级胶质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比例高达70-80%。

FDA的批准得到开放标签2期注册性临床试验的支持,试验结果显示,在携带IDH1突变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中,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部分血液学(CR+CRh)缓解率为3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25.9个月。

  • 恒瑞医药:钆布醇注射液简略新药申请获FDA批准

近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的钆布醇注射液简略新药申请(ANDA,即美国仿制药申请)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

钆布醇注射液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顺磁性对比剂,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第二代钆造影剂,适用于成人及全年龄段儿童(包括足月新生儿)的磁共振成像(MRI)。因其高浓度、高弛豫率的优势,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等MRI检测方面,可以明显提升病灶细节的显示,提高诊断水平。

公告披露,国内市场,恒瑞医药钆布醇注射液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是国内首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产品。经查询,2021年钆布醇相关剂型全球销售额约为4.95亿美元。

  • 红日药业1类肺癌新药获批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最新批件,天津红日药业的1类新药“甲苯磺酰胺注射液”获批上市,用于严重气道阻塞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缓解气道阻塞相关临床症状。这是一款通过肿瘤体内注射给药的高效、广谱、低毒、特异识别染色的抗癌药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挂帅研发。

Insight数据库显示,甲苯磺酰胺目前已开展4项临床试验,包括晚期肝癌、晚期肺癌以及晚期恶性浅表实体瘤,且相关临床试验均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已证实PTS对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及支气管肺癌等癌症治疗有良好效果。

二、研发/临床/市场进展

  • 吉利德科学和Arcus Biosciences公布TIGIT抗体组合疗法进展

近日,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和Arcus Biosciences公司发布了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ARC-7研究的第4次中期分析结果。与抗PD-1抗体单药治疗相比,抗TIGIT抗体和抗PD-1抗体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疗效指标。

在本次中期分析中,研究人员对至少具备13周的潜在随访时长、并有资格接受至少两次影像扫描的受试者(共133人)进行了疗效评估。与zimberelimab单药治疗相比,两种含domvanalimab的治疗组合在多个疗效指标上继续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差异,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六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在数据截止时,在三个研究组中均没有观察到意外的安全事件。两个接受domvanalimab治疗的研究组普遍耐受性良好,并显示出与每种治疗药物相关的已知安全状况一致的安全性表现。

  • 罗氏宣布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制剂III期临床最新关键数据

12月1日,罗氏宣布其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皮下注射制剂的 III 期 IMscin001 研究的最新关键数据。

数据显示,在既往治疗过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与静脉(IV)输注相比,皮下注射 Tecentriq 血液中的水平(药代动力学)相当,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而从给药时间来看,与标准静脉输注所需30-60 分钟相比,皮下给药可将每次注射的治疗时间缩短至仅需7分钟。目前,罗氏已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了 IMscin001 研究数据,并为阿替利珠单抗皮下制剂寻求批准静脉输注剂型的所有获批适应症。

  • GSK已启动撤销Blenrep美国上市许可的程序

近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要求,公司已启动撤销Blenrep(贝兰他单抗马福多丁-blmf)的美国上市许可的程序。该要求是基于先前宣布的DREAMM-3III期验证性试验的结果,该试验不符合FDA加速批准法规的要求。

据GSK官网介绍,Blenrep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包括人源BCMA单克隆抗体通过不可裂解连接物偶联到细胞毒性药物奥瑞司素F,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成年患者,这些患者之前至少接受过四种治疗,包括抗cd38单克隆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

  • GSK宣布其PD-1抗体治疗子宫内膜癌的3期试验结果

12月3日,GSK宣布其PD-1抗体Jemperli(dostarlimab)作为一线疗法治疗原位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成人患者的3期试验积极结果。这项预定的中期分析显示试验达成主要终点,接受Jemperli组合疗法的患者,在由研究人员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上具有统计与临床上显著的改善。根据此试验结果,GSK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递交监管申请。

Jemperli是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一种,可以通过与PD-1受体结合,避免PD-1受体与PD-L1与PD-L2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阻断它们介导的免疫抑制反应,使得T细胞能够进行增殖、细胞因子生产,进而帮助身体免疫系统恢复抗肿瘤能力。在去年Jemperli获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及携带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复发或晚期实体瘤患者。

三、肿瘤投融资与企业动态

  • 阿斯利康斥资3.2亿美元收购T细胞疗法公司Neogene

11月29日,阿斯利康宣布将以最高3.2亿美元的总代价收购生物技术公司Neogene Therapeutics,该公司着重研究细胞的癌症治疗。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完成后Neogene将作为阿斯利康的全资子公司运营。

据报道,Neogene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细胞疗法公司,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制造针对多种实体瘤的下一代、完全个性化的工程化T细胞疗法。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为新抗原T细胞受体(TCR)发现和T细胞工程化平台,其可用于确定对新抗原具有特异性的TCR基因。目前Neogene正在推进一款TCR疗法NT-125的I期临床试验。NT-125是一种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自体、完全个体化、多特异性TCR疗法。

  • BioNTech达成4000万欧元合作,拓展癌症免疫STING激动剂市场

12月1日,BioNTech与Ryvu Therapeutics联合宣布,两者达成全球性合作,将共同开发与商业化多个免疫调节小分子,靶向治疗癌症与其他疾病的多个靶点。除了这些项目之外,BioNTech亦将获得Ryvu的干扰素激活蛋白(STING)激动剂独家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权利。而Ryvu将自BioNTech获得达4000万欧元的款项以及其他研发资金。

STING信息通路在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亦是抗肿瘤免疫中的先天免疫通路活化的关键。STING信息通路可由来自肿瘤的DNA所活化,激活后的STING会传递信号,最终诱导I型干扰素和其他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 赛诺特生物完成亿元股权融资

近日,赛诺特生物宣布完成新一轮股权融资,融资规模1亿元,普华资本、河南高创、高新产投、中原联创等机构联合投资。赛诺特生物成立于2010年10月,是一家从事肿瘤病理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生产、服务、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礼来退回信达PD-1中国以外地区权益

近日据报道,一份礼来三季度证券备案文件内容显示,“2020年,礼来从信达生物获得信迪利单抗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独家许可,这项许可被终止,相关权利在2022年10月重新归还给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近期信达主动与礼来友好协商,收回信迪利单抗在海外的权益。这项决定与双方在中国市场的合作无关,中国市场不受任何影响,并且这也不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以及在其它产品上的合作。

据了解,礼来和信达生物关于信迪利单抗的合作始于2015年。当年3月和10月,礼来和信达生物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3个单抗(包括信迪利单抗)和3个双特异性抗体项目的开发达成战略合作,信达生物获得首付款及里程碑款总金额超15亿美元,这也成为当时中国生物医药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国际合作。

  • 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领投 Rgenta完成5200万美元A轮融资

11月29日,Rgenta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5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领投,KIP资本、Delos Capital和现有投资人持续跟投。目前,Rgenta正在开发多个针对肿瘤和神经系统适应症的药物,并已与多家跨国药企建立了合作。公司计划利用本轮5200万美元的新融资来加强靶点发现及药物筛选平台能力,并推进一系列以RNA为靶点、针对多种疾病适应症的小分子药物管线的开发。

  • 国药控股明年起获诺华格列卫在中国的商业推广权

2022年11月30日,国药控股与诺华中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从2023年1月1日起,国药控股正式取得了诺华格列卫®(伊马替尼)与恩瑞格®(地拉罗司分散片)在中国市场的商业推广权。

格列卫®(伊马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肿瘤。恩瑞格®(地拉罗司分散片)用于因需要长期输血所致铁质积聚的患者 (如患有地中海贫血症或其他罕见的贫血症) ,适用于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服用。

四、21CC一周观点

  • 亚盛医药杨大俊:从0到1,创新的“孤勇者”

“我们苏州生产基地获得A证,标志着亚盛医药从Biotech向Biopharma进军的重要里程碑。而同时,我们也成立了创新工场,可以优化资产、扩大生态链、增加现金流,也是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应对资本寒冬的一个策略。”近日,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实际上,与很多生物医药企业创业者一样,连续创业的杨大俊也敏锐地觉察到“寒冬”,为此一方面加速产品上市步伐,另一方面在考虑现金流问题,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设立初创的天使基金、链接外部上下游,共同打造生态圈。

对于生物医药遭遇的资本寒冬及产业的挑战,连续创业的杨大俊并不陌生,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差不多都是七八年,或者是十年左右就会遇到一次,过了寒冬之后,迎来的就是长期向上的发展,真正有创新和临床价值的药还是会胜出的。

但真正的创新,实际上是“九死一生”,相对做仿制药等需要更多的勇气。杨大俊也强调,创新药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支持,如需要从包括抓住创新源头等进行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则要加强支持生态链的支付端发展,加大对中国创新药市场支付的支持,加快市场对医院的准入以及报销机制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加大各种政策的支持,让中国生物医药的生态链、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更加完善,这样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一方面满足我们国内的需求,一方面提高我们国际的竞争力。”

  • 沙利文毛化:Biotech进阶Biopharma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破局?

11月30日,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毛化在“首届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生物医药论坛暨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就生物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毛化表示,从生物科技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挑战和困难一直存在。中国Biotech在发展成为Biopharma的4个阶段中,主要会面临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激烈和人才流失严重3大挑战

首先是产品同质化问题,中国Biotech公司选择的靶点集中度高,例如69个ADC产品中,14个为HER2靶向;154个CAR-T产品中,53个为CD19靶向。该现状主要原因为,中国基础医学研究能力薄弱和资本大量介入导致Biotech企业倾向于较为成熟的靶点,同质化严重。

其次是商业化挑战,中国患者支付能力受限和医保谈判降价压力影响了企业持续性的的盈利能力;目前中国患者支付能力相较美国患者差距较大,使得中国医药企业在本土定价保守。

我国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要支付主体,创新药如果没有走通创新支付体系,进入基本医疗保险是重要途径,也是相对唯一的途径。但目前中国医保控费力度较大,也迫使医药企业以降价换销量,影响持续盈利能力。

此外是人才流失挑战,Biotech公司渴望招募专业的高管人才,但如何快速适应企业文化、发挥人才优势并且留住人才,则是另一个关键命题。

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高管离职频繁,当年即有552名;2020至2022三年间,平均每年离职高管人数约300人。频繁的流动反映出两个特点,一是大部分是商业化人才的流动,即首席商务官或产品准入高管;二是生物科技行业高管流动比较大。

  • 结直肠癌患者基因检测率不足,如何推动肿瘤治疗进入精准时代?

“在TAILOR研究中,我们通过RAS检测,把能够从抗EGFR治疗中获益的病人挑选出来,再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佐证了患者分层和疗效之间的关系。”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教授李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如何让更多的国内患者进行肿瘤基因检测,促进肿瘤规范化治疗,李进认为,助力之一,是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指导患者精准用药,使真正适用靶向药物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

李进呼吁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为目前在基层医院,病人,甚至医生对其了解有限,加之价格对于农村和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来说仍有挑战。如果能够将检测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能够为广大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可靠指导。

李进认为,鼓励进行基因检测,实际上可以减少浪费。因为有些病人不太适用于某类靶向药物,如果能够通过精准诊断,使适用的病人使用靶向药物,不适用的病人不用,整体来看可节省国家医保费用。“让真正应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用医保份额进行治疗,让病人享受到科学的进步。总体而言,对于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都有所帮助。早日将这些检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国家、企业、个人都可以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