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广东 > 正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大湾区城市要互补式发展

2022-03-18 14:04:38 南方 plus

“未来若干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国际一流湾区。”这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做出的判断。在他看来,成为国际一流湾区,需要在城市群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内地与港澳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里提到,“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对此,魏建国特别强调,大湾区各城市之间要形成互补式发展,这也是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第一步棋。“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得很好。”

\

未来若干年将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各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在您看来,大湾区内城市群应如何发展?

魏建国:未来全球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城市群的竞争。

城市群的发展有领头雁,接下来就是“雁阵式”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要形成大雁阵带中雁阵、中雁阵带小雁阵的发展模式。以香港、广州、深圳为领头雁,带动东莞、惠州、江门等城市,进而带动周边小城镇发展。

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传统城市群发展模式,往往是同质性的发展。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一点恰恰值得重视:城市之间互补性很强。珠三角除广州、深圳外,其他城市规模都不算大,都有很大发展潜力。建立世界级城市群,绝对不能像以前那样形成竞争性、排他性、独占鳌头式的发展,而是互补、错位发展。

互补性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第一步棋。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得很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互补的发展模式,也为全球所关注。未来若干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细胞

南方日报:《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魏建国: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当务之急。深圳的基因是改革,改革就是创新。但是,一方面,这种创新并没有贯穿整个大湾区;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

所以,我们的创新中心不能是“点”,而是“面”。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不能理解为只要有深圳等几个中心就行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应该是整个湾区,所有的城市都包括在内,只不过创新的领域有所不同。

另外,我强调的是“国际”,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全球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心。作为全球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心,需要金融、产业、人才等一系列的支持。

目前全球资金东移,集聚于大湾区,集聚在香港,我们称之为创投融合,更多的创新诞生于这一领域。比如说,大数据、云计算、5G,半导体等新材料、新工艺、生命科学、生命医学、养老健康等,都会释放出更多的项目。而这些项目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资金则会带来更多的人才,人才会带来更多的创新。

在创投领域,通过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人才领域,要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细胞,把每一个细胞的活力激发起来。

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全球的“大码头”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魏建国:大湾区要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连接点,要把国内国际多种生产要素“搅动”起来,实现全球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生产要素搅动的范围越大,城市竞争力就越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做全球的“大码头”。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亚洲会越来越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链、供应链、消费链叠加的区域,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将促成大湾区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

南方日报:实现全球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大湾区在政策引领上应该做哪些工作?

魏建国:要克服几个不对称。首先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国际信息,比如说哪些国家搞政府采购这类的信息。我们政府要出力气搭平台,中介机构要做好服务协调,而企业要做好员工培训。

其次是要克服金融不对称。如果用滴水灌溉作比喻,它的水应该滴在根系上面。我们的水到底滴到了哪里?大公司拿到的钱有没有用在创新上?如果去搞一些其他的产能了,那就不行。另外对于必需的低端制造业,也需要金融扶持。例如口罩,属于低端制造业,它的科技含量不高,但不能被淘汰。我们同样要给予金融支持。

第三,体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市场体系,起到示范性作用,引领新发展格局。

大湾区“巨龙”应发挥“龙眼”引领

南方日报:大湾区内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如何进一步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魏建国:粤港澳大湾区要起到示范作用。相对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两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优势。大湾区要成为港澳与内地融合的先行示范区。

在港澳和内地原有的融合基础上,如何拓展新的融合?旧的融合模式,是内地出货,香港作为中间商、代理商。新的融合是要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香港社会经济发展,也带动内地金融服务发展。如果把大湾区比作一条将要腾飞的巨龙,那么香港就是“龙眼”,深圳要做另一只眼睛,广州是主要的“身躯”。有了眼睛,身子挺起来,巨龙就舞起来了。

南方日报:内地不少地区出台了对接大湾区的政策,涉及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产业协作等。您认为应如何“乘”好大湾区的“东风”?

魏建国:简单来说就是提高站位,抓住难得机遇,主动对接,积极融入。最重要的是各地从思想上融入,认识到自己应该成为大湾区的腹地,充分利用好大湾区带来的发展机遇,享受改革和发展的红利。

【记者】王诗堃

来源:南方 plus